平面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抗扭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17:13
针对平面不规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振动特性,通过调整隔震层隔震支座的布置,得到3种不同工况的隔震层刚心与上部结构质心、刚心相对位置关系,分别以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为指标的扭转位移比,作为平面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响应指标,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对3种不同工况的扭转指标对比分析研究,提出适用于平面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的抗扭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应在保证隔震层扭转位移比小于1.2的基础上,使隔震层的刚心和上部结构的刚心分别位于上部结构质心的两侧,可有效控制上部结构的扭转。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x向扭转位移比
y向质心和刚心的位置
y向扭转位移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抗震性能与变形差控制实例研究[J]. 王琛,陶慕轩,崔明哲,丁然,周建军,张鹏. 建筑结构学报. 2020(04)
[2]混凝土宏观损伤本构研究进展[J]. 申波,刘盼盼,马克俭,陈映,谢宗言.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3]地震作用下超高大悬挑雕塑的抗倾覆分析[J]. 袁增嵘,肖建春,廖德,刘科明,马克俭,胡天杰,苏铜军.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4]成都博物馆基础隔震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J]. 刘鑫刚,张玲,马伯涛,管志忠,王明珠,葛家琪. 建筑结构学报. 2016(11)
[5]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分析[J]. 祁皑,商昊江,范宏伟. 世界地震工程. 2011(01)
[6]L形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影响参数分析[J]. 赵建东,王曙光,刘伟庆. 世界地震工程. 2010(03)
[7]偏心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 党育,霍凯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14)
[8]平扭耦联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J]. 李向真,向伟明,全明,徐明贵,朱小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03)
[9]偏心隔震结构扭转地震作用的简化计算公式[J]. 李宏男,吴香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317958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x向扭转位移比
y向质心和刚心的位置
y向扭转位移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抗震性能与变形差控制实例研究[J]. 王琛,陶慕轩,崔明哲,丁然,周建军,张鹏. 建筑结构学报. 2020(04)
[2]混凝土宏观损伤本构研究进展[J]. 申波,刘盼盼,马克俭,陈映,谢宗言.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3]地震作用下超高大悬挑雕塑的抗倾覆分析[J]. 袁增嵘,肖建春,廖德,刘科明,马克俭,胡天杰,苏铜军.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4]成都博物馆基础隔震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J]. 刘鑫刚,张玲,马伯涛,管志忠,王明珠,葛家琪. 建筑结构学报. 2016(11)
[5]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分析[J]. 祁皑,商昊江,范宏伟. 世界地震工程. 2011(01)
[6]L形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影响参数分析[J]. 赵建东,王曙光,刘伟庆. 世界地震工程. 2010(03)
[7]偏心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 党育,霍凯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14)
[8]平扭耦联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J]. 李向真,向伟明,全明,徐明贵,朱小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03)
[9]偏心隔震结构扭转地震作用的简化计算公式[J]. 李宏男,吴香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317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1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