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川渝移民会馆特色与西沱禹王宫复兴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6 07:17
  会馆是寓居在外地的同乡及同行自发组织的联络乡谊之所,在漫长的岁月中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共活动、商业集会等起着积极的社会作用。是不同时期的民风民俗的特色体现,也是多维时空的文化记忆与多元地域特色文化交融的物质载体。长江水系是川渝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赖以生存的水路要道,自古以来便孕育着独特绵长的长江文明。伴随着明清川渝地区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以及川盐古道等特色商贸活动,促进了川渝沿岸商业发展,并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川渝出现了许多特色的沿江场镇,并分布着不同地域的同乡会馆、不同行业的行业会馆,其类型丰富多变且造型恢弘大气、装饰精致华丽,是场镇的视觉焦点及活动场所。禹王宫在湖广地区与川渝的移民活动及商业活动中,较其它会馆类型分布更为广泛,是川渝会馆中最典型的同乡会馆类型。西沱场镇作为长江中上游的沿江场镇,其独具优势的交通区位使其自古以来便是商业重镇。西沱场镇在此清代移民期间兴建了大量的会馆,顺沿垂直而上的云梯街分布。由于东侧与湖北接壤的地理区位,因此在移民时期接纳了许多湖广移民。因此禹王宫作为荆楚地区的同乡会馆,位于场镇的入口码头,其空间特色及移民文化内涵都具有独特的意义。许多特色的川...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源起和研究主题
        1.1.1 选题缘起和背景
        1.1.2 主题的界定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社会科学关于川渝会馆的人文历史研究
        1.2.2 建筑学领域关于川渝会馆及禹王宫的建筑研究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 论文探新
2 川渝会馆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类型特征
    2.1 川渝会馆的产生及空间特征
        2.1.1 川渝会馆产生的社会背景
        2.1.2 川渝会馆空间的院落组合特征
    2.2 明清时期川渝会馆的繁荣与空间的变化
        2.2.1 明清商业发展促进川渝会馆的繁荣
        2.2.2 礼制文化对川渝会馆空间布局的影响
        2.2.3 聚会社交需求下的川渝会馆空间转变
    2.3 川渝会馆的类型及空间多元发展
        2.3.1 特色川渝会馆类型的衍生发展
        2.3.2 川渝会馆空间特色的多元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川渝禹王宫的繁盛及地域空间特色
    3.1 长江流域水运与禹王宫的蓬勃发展
        3.1.1 依托移民活动而繁盛的川渝禹王宫
        3.1.2 与水系紧密结合的禹王宫空间布局
        3.1.3 与街道空间融合的禹王宫空间布局
    3.2 延续川渝会馆特征的禹王宫空间特色
        3.2.1 川渝会馆适应地域的功能布局
        3.2.2 川渝会馆融合环境特征的空间序列
        3.2.3 以观演院落为核心的特色空间营造
        3.2.4 川渝禹王宫的民俗地域化风格特征
    3.3 传承川渝会馆营造思想的禹王宫构筑特色
        3.3.1 穿斗与抬梁组合的构架特色
        3.3.2 灵活变化的地域化围护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西沱禹王宫的重修与复兴
    4.1 西沱禹王宫的概况及文化特征
        4.1.1 西沱禹王宫的历史记载及空间特征
        4.1.2 西沱禹王宫复兴的文化价值及现状矛盾
    4.2 西沱禹王宫复兴的总体构思及理念
        4.2.1 西沱禹王宫复兴的原则和理念
        4.2.2 基于现状矛盾的复兴设计策略
    4.3 西沱禹王宫的选址与总体布局
        4.3.1 基于环境现状及文化意蕴的禹王宫选址
        4.3.2 延续川渝会馆特色的禹王宫总体布局
        4.3.3 塑造山地意境特色的禹王宫风格风貌
    4.4 西沱禹王宫的特色空间营造
        4.4.1 禹王宫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营造
        4.4.2 禹王宫动感韵律的戏台表演空间
        4.4.3 禹王宫地域特色的入口造型
    4.5 西沱禹王宫融合创新的地域构架特色
        4.5.1 穿斗与抬梁组合的空间构架体系
        4.5.2 传统建筑构架尺度模数的延续
        4.5.3 再现传统屋架的地域构筑手法
    4.6 西沱禹王宫因地制宜的地域围护体系
        4.6.1 丰富多变的墙体围护及构筑特色
        4.6.2 屋面的地域构筑特色及装饰手法
    4.7 西沱禹王宫多元文化融合的细部装饰及构造技术
        4.7.1 灵活的装饰部位及特色构件
        4.7.2 协调统一的色彩质感
    4.8 本章小结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B.西沱禹王宫复兴设计图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渝建筑的场所精神——重庆湖广会馆营造特色探析[J]. 张兴国,袁晓菊.  住区. 2017(02)
[2]行业神信仰下西秦会馆戏场仪式空间探讨[J]. 王莹,李晓峰.  南方建筑. 2017(01)
[3]川盐古道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研究[J]. 邓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4]移民会馆与清代四川城镇发展与形态演变研究[J]. 陈蔚,胡斌.  华中建筑. 2013(08)
[5]专制下的自治:清代城市管理中的民间自治——以重庆八省会馆为研究中心[J]. 谯珊.  史林. 2012(01)
[6]“联谊与均益,祀神与合乐”——明清会馆建筑文化内涵与形态嬗变研究[J]. 陈蔚,张兴国.  新建筑. 2011(03)
[7]清代四川城镇聚落结构与“移民会馆”——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会馆建筑分布与选址研究[J]. 陈蔚,胡斌,张兴国.  建筑学报. 2011(S1)
[8]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J]. 俞伟,唐晓岚.  古建园林技术. 2010(01)
[9]湖北传统戏台[J]. 李德喜.  华中建筑. 2008(04)
[10]《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J].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 2007(03)

博士论文
[1]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大同古镇会馆建筑复原设计研究[D]. 白天宜.深圳大学 2016
[2]秀山天后宫设计研究[D]. 曾柳银.重庆大学 2015
[3]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地域特色研究[D]. 佘海超.重庆大学 2015
[4]巴渝传统干栏建筑营造特色研究[D]. 袁晓菊.重庆大学 2014
[5]重庆“湖广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探究[D]. 何慧群.重庆师范大学 2013
[6]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湖广会馆建筑研究[D]. 詹洁.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西沱镇传统街区景观形态保护与发展研究[D]. 周文婷.华中农业大学 2012
[8]湖北十堰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D]. 胡洵.重庆大学 2012
[9]巴蜀地区名人祠庙—张飞庙建筑特色研究[D]. 杜永亮.重庆大学 2012
[10]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建筑设计影响的研究[D]. 张艳红.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2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