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扭剪波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低应变扭剪波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种承载力大、强度高、适用范围广的深基础形式,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但由于施工水平、桩身环境影响等因素,桩身常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危及建筑和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判断桩身病害类型、病害程度成为桩基质检工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桩基完整性检测中以低应变纵波法应用最为广泛。但纵波法由于波速较快,对于短、小缺陷难以有效的检测,同时受三维效应影响较大,受上部结构干扰较大,对于既有结构检测时容易受弯曲波影响等,在实际应用中有局限性。扭剪波的独特优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纵波的不足。本文基于反射波法基本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加模型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三维缺陷桩的扭剪波动测响应特征。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运用模型试验对典型病害桩分别运用纵波、扭剪波法检测桩基在自由状态和有桩周土作用下的动测响应曲线,分析了扭剪波对于典型病害特别是短小缺陷、局部缺陷桩的波形特征,总结出扭剪波相对于纵波的优缺点。(2)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纵波、扭剪波典型病害桩动测响应曲线并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采用两种不同阻抗算法系统模拟不同缺陷轴向尺寸、缺陷形态、缺陷分布、缺陷纵向位置、桩周土作用下桩基的扭剪波动测响应曲线。总结出了两种算法的异同点,提出了缺陷轴向长度影响临界值表达式,总结出了环形缺陷圆心角、径向尺寸、扇形缺陷径向尺寸、缺陷平面离散程度、缺陷平面分布区域、缺陷纵向位置以及桩周土作用下桩基动测响应规律。(3)模拟分析在役高桩桥梁桩基纵波、扭剪波综合法不同激振和接收位置的动测响应曲线。分析不同激振接收方法曲线的异同点,提出了一套考虑墩柱、承台、上部结构的合理激振接收方法。
【关键词】:桩基 低应变 扭剪波 三维缺陷 动测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3.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2
- 1.2 动测法研究现状12-14
- 1.2.1 低应变纵波法研究现状12-13
- 1.2.2 低应变扭剪波法研究现状13-14
- 1.3 本文研究内容14-16
- 2 应力波反射法理论基础16-21
- 2.1 纵波法基本理论16-19
- 2.2 扭剪波法基本原理19-21
- 3 扭剪波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模型试验研究21-33
- 3.1 相似原理21
- 3.2 模型实验方案21-24
- 3.3 实验数据分析24-32
- 3.4 本章小节32-33
- 4 扭剪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数值模拟研究33-81
- 4.1 ANSYS/LS-DYNA软件介绍33-36
- 4.2 不同缺陷类型纵波、扭剪波动测响应对比分析36-42
- 4.3 缺陷轴向尺寸效应对动测响应的影响42-52
- 4.3.1 不同缺陷轴向尺寸对轴对称缩颈桩动测响应的影响42-48
- 4.3.2 不同缺陷轴向尺寸对轴对称扩颈桩动测响应的影响48-52
- 4.4 缺陷形态对动测响应的影响52-63
- 4.4.1 三维局部缩颈桩动测响应分析52-58
- 4.4.2 不同圆心角的环形缺陷缩颈桩动测响应分析58-59
- 4.4.3 相同圆心角不同缺陷径向尺寸缩颈桩动测响应分析59-61
- 4.4.4 不同圆心角的扇形缺陷缩颈桩动测响应分析61-63
- 4.5 缺陷分布形态对动测响应的影响63-66
- 4.5.1 离散型和连续型缺陷桩侧激振桩顶速度曲线响应分析63-65
- 4.5.2 缺陷内外分布不同桩顶动测响应分析65-66
- 4.6 桩侧土对缺陷桩动测响应的分析66-73
- 4.6.1 桩侧土对完整桩纵波、扭剪波波形影响66-68
- 4.6.2 桩侧土对轴对称缺陷桩扭剪波动测响应影响68-71
- 4.6.3 桩侧土对三维局部缺陷桩扭剪波动测响应影响71-73
- 4.7 不同阻抗算法对比73-80
- 4.8 本章小结80-81
- 5 在役桥梁桩基检测方案的数值模拟分析81-88
- 5.1 在役桩基检测方案现状81-82
- 5.2 检测方案模拟82-86
- 5.3 本章小结86-88
- 结论88-90
- 参考文献90-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93-94
- 致谢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食品自动测味仪[J];包装与食品机械;1989年04期
2 杨伟量;;关于动测验桩方法的可靠性[J];结构工程师;1989年04期
3 周蕾;杨光中;赵建新;顾文郁;;激光自动测轴仪[J];应用激光;1990年05期
4 孟仲华;;天河水文站流量自动测记系统通过审查验收[J];人民珠江;1991年01期
5 ;建筑新信息月报[J];建筑技术;1993年12期
6 ;95全国桩与地基动测仪器与应用技术交流会[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4期
7 ;关于开展第二批工程桩动测单位资质考核的通知[J];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测;1996年04期
8 ;建设部关于第二批工程桩动测资质考核合格项目的单位名单的通知[J];工程质量;1997年04期
9 ;′99桩与地基动测技术交流会将在青岛召开[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10 缪群,吴庭翔,李增选,张莹;动测法处理桩基事故典型实例分析[J];施工技术;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林源;;完整浮承桩瞬态的动测响应[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姚琦;;粉喷桩完整性动测技术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3 唐念慈;;一维应力波理论应用及桩的动测法[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许世勇;王国英;张家峰;;三分量桩基动测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黎正根;;论大直径桩基动测中纵波传播的几何弥散现象[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张用谦;陈原辉;赵滨;;关于桩基动测中应力波速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7 张薇;;动测基桩深部缺陷的改进措施[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丁选明;周爱其;张波;;基桩动测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黄理兴;;锤击法动测桩基完整性的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10 宫必宁;周林聪;;水泥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评价的动测方法[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毅;桥梁索力动测仪计量标准方案设计初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冠军;低应变扭剪波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分析[D];西华大学;2016年
3 林彦英;低应变反射波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安国;基桩动测的波动方程法研究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陈培;桩顶动测三维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甘轶;基桩动测锤击效果的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牟粼琳;桩基动测反演的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丁伟刚;基桩动测中的振源特性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田冬俊;基桩动测纵波扭剪波综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孟强;基桩动测多波传播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低应变扭剪波法三维缺陷桩动测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