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原阶梯型坡地特点的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发布时间:2021-08-08 01:15
以玉溪市大河以北片区为例,从高原阶梯型坡地城市的自然本底条件出发,分析径流形成的时空特性,考虑梯级地形中坡度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融合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总体理念与六字方针,提出"分级滞蓄、梯级净化、就近回用、系统治理"的立体型海绵城市设计思路,集成适宜各级区域海绵措施应用的指导策略,探索总结适合高原阶梯型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研究发现,一级平坝区的设计策略建议为"蓄、净、排",用以加强径流存蓄和降低洪涝风险;二级台地区域设计策略建议为"滞、蓄、净",并结合土壤低渗透性特点,局部采用海绵工程手段融合"渗"的策略,用以提高径流控制与面源污染治理;三级山体区域设计建议以"渗、滞、净"为主,用以净化源头径流。
【文章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2020,36(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通过海绵改造,经模型模拟分析,地块近5年(2011年—2015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平均可达80.37%,满足设计目标。通过2018年实际监测数据分析,海绵改造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81%左右。可见,海绵设计策略及措施的应用效果可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基本符合设计初衷与目标。图3 雨水系统流程
雨水系统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水文学视角下的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 赵万民,朱猛,束方勇. 山地学报. 2017(01)
[2]坡度对云南红壤径流中磷素浓度的影响研究[J]. 褚素贞,张乃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8)
本文编号:3328912
【文章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2020,36(1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通过海绵改造,经模型模拟分析,地块近5年(2011年—2015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平均可达80.37%,满足设计目标。通过2018年实际监测数据分析,海绵改造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81%左右。可见,海绵设计策略及措施的应用效果可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基本符合设计初衷与目标。图3 雨水系统流程
雨水系统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水文学视角下的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 赵万民,朱猛,束方勇. 山地学报. 2017(01)
[2]坡度对云南红壤径流中磷素浓度的影响研究[J]. 褚素贞,张乃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8)
本文编号:3328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2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