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公共性”视角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以成都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2 14:12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得变化。我们已从早期的强调物质空间发展的城市发展初级阶段逐渐步迈入到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重心已经从“空间”慢慢转变到“公共”上来。城市商业综合体其复合的功能致使其承载了市民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其本身公共性价值较高,其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空间公共性的研究就变得不可或缺。本文所研究的是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以西方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理论背景,将人与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互动关系归结到空间的公共性研究上来。通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公共性特性,然后在建筑学的角度提出空间公共性的特性,并结合成都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现状调研分析,然后从空间属性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怎样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才能满足人的日常行为活动,最后总结出现阶段“公共性”导向下的成都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设计策略。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一个“共享”和“受公众欢迎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然后通过检索国内外公共性以及商业综合体外...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公共性”视角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以成都为例


成都商业综合体体量数据

成都,数量资料,购物中心,来源


建设量的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活动空间少与市民需求间的矛盾,改善了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也使得原本较为闭塞、死板的空间变得更加的开放。破墙开店、破墙透绿等手段也增加了空间的活力,使得公共活动空间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具有活力。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开放国门之后,人民的需求、意识在不断地更新、观念在不断地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公共活动空间这样的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善,传统的空间观念与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认识公共活动空间,如何更好地将空间与人联系起来。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共同空间。认识其外部空间就要去研究空间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说空间中的人际关系决定着这一空间的性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文化形态中人际关系、公众活动都是不同的。就我国

成都,数量资料,购物中心,来源


建设量的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活动空间少与市民需求间的矛盾,改善了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也使得原本较为闭塞、死板的空间变得更加的开放。破墙开店、破墙透绿等手段也增加了空间的活力,使得公共活动空间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具有活力。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开放国门之后,人民的需求、意识在不断地更新、观念在不断地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公共活动空间这样的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善,传统的空间观念与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认识公共活动空间,如何更好地将空间与人联系起来。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是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共同空间。认识其外部空间就要去研究空间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说空间中的人际关系决定着这一空间的性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文化形态中人际关系、公众活动都是不同的。就我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 徐磊青,康琦.  城市规划学刊. 2014(03)
[2]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J]. 杨震,徐苗.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3)
[3]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J]. 江泓.  现代城市研究. 2009(11)
[4]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J]. 斯特凡纳·托内拉,黄春晓,陈烨.  国际城市规划. 2009(04)
[5]从三里屯Village看中国“公共领域”[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4)
[6]公共视野:建筑学的社会意义——写在中国建筑传媒奖之后[J]. 饶小军.  新建筑. 2009(03)
[7]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J]. 陈竹,叶珉.  城市规划. 2009(06)
[8]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J]. 董贺轩,卢济威.  城市规划学刊. 2009(01)
[9]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J]. 杨震,徐苗.  国际城市规划. 2008(04)
[10]关于建筑师职业身份认同的调查报告[J]. 余琪.  时代建筑. 2007(02)



本文编号:3394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394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