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水力负荷对生物滞留系统渗流性能及孔隙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30 03:17
  生物滞留池是处理初期雨水径流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够滞水蓄水、对初期径流污染的削减也有着一定的效果,且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本项试验研究4种不同进水负荷下生物滞留池系统的渗透系数、平均孔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系数随运行时间逐渐降低,平均孔隙率也随运行时间逐渐变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当进水负荷小于2.0m3/(m2·d)时渗透系数与平均孔隙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生物滞留池在运行25d左右时结构达到稳定.进水负荷大于等于4m3/(m2·d)时,水力冲刷作用对生物滞留池内部结构影响较大,渗透系数与平均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20,46(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水力负荷对生物滞留系统渗流性能及孔隙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示意图

水力,渗透系数,条件,孔隙率


图3为孔隙率的变化情况,在水力负荷为0.5、2.0m3/(m2·d)条件下孔隙率变化最为规律,1.0m3/(m2·d)条件下的实验组在实验的第18~21天时发生了波动.因为实验组的过滤层发生了砂子流失的情况,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发生,同时渗透系数也有所上升,但系统在运行3d之后又趋于稳定,稳定期也发生在25d左右;4.0m3/(m2·d)条件下孔隙率波动较大,这与渗透系数的变化情况是一致的.孔隙率在下降到一定区域时,系统的持水性也发生变化,理论的水力停留时间也降低[18].水力负荷为4.0m3/(m2·d)时平均孔隙率变化几乎无规律,其原因在于水力负荷较大时,每一次运行都对反应器内部结构产生了改变;冲刷效应对填料的冲击较大,改变了内部的混合填料结构而不能趋于稳定,导致填料部分流失而部分淤滞,造成孔隙率变化也较大.图3 不同水力条件下孔隙率变化

水力,孔隙率,渗透系数,条件


不同水力条件下孔隙率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海绵城市的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分析[J]. 王建婷,董增川,孙艳伟,徐伟.  水电能源科学. 2017(10)
[2]三种水生植物枯落物分解特征与人工湿地渗透系数[J]. 陈晓艺,徐德福,李映雪,顾佳茹,潘潜澄,李鑫,管益东.  湿地科学. 2017(05)
[3]基于土壤渗透系数的吉林省湿地补给地下水功能分析[J]. 崔丽娟,赵欣胜,李伟,康晓明,雷茵茹,张曼胤,孙宝娣,于菁菁.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9)
[4]基质类型和粒径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效应的研究[J]. 杨萌尧,吕铭志,何春光,王雪,盛连喜.  湿地科学. 2017(03)
[5]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和轮休过程中水流变化规律[J]. 李曼,华国芬,姬雨雨.  水处理技术. 2017(01)
[6]雨水花园过滤系统的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 王亚军,张弘,韦昆.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7]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流场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分析[J]. 丁彦礼,何珊,宋志鑫,白少元,解庆林,游少鸿.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7)
[8]基质结构对潜流人工湿地氮磷降解规律的影响[J]. 谭良良,解伊瑞文,白少元,林华,解庆林,游少鸿.  环境工程学报. 2014(11)
[9]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水力特性相关性研究[J]. 白少元,宋志鑫,丁彦礼,游少鸿,何珊.  环境科学. 2014(02)
[10]人工湿地基质堵塞问题及防治新技术研究[J]. 尚文,杨永兴,韩大勇,唐明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8)

博士论文
[1]基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实验系统的物理堵塞过程研究及模型构建[D]. 杨萌尧.东北师范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生物滞留池处理乡村散养家禽径流污染的试验研究[D]. 张忠祥.东南大学 2017
[2]人工湿地的堵塞规律研究及机理探讨[D]. 于搏海.浙江大学 2016
[3]潜水面动态蒸发的砂柱实验研究[D]. 董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415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15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