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洛阳宫城三朝建筑布局检讨——兼论其对五代及北宋宫城之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08 13:44
唐代洛阳宫城,太宗、高宗时期,在隋朝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中轴线上三朝建筑群(即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的营造。武则天时期,因出临外朝之需要,宫城西侧的武成殿政治功能凸显;而天堂建筑的隳废,不仅消解了太宗、高宗时期对于"三朝"的建设成果,且最终促成武成殿正衙地位的确立。及至唐末迁都洛阳,以武成殿及其北侧崇勋殿为核心的政治运作轴线确立,宫城内部正式演化出中、西二轴,以含元、武成、崇勋三殿构成的三朝建筑呈"L"形布局。因旧都长安已遭隳废,洛阳宫室制度于唐祚之标志性意义渐显,故五代及北宋初年之洛阳宫城皆因袭唐末之模式。而北宋东京之开封宫城,因摹写西京洛阳宫城,三朝建筑也呈现"L"形布局。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隋洛阳宫城主体格局示意图(3)
检诸史料,此期尚有另一促成武成殿正衙地位确立的关键因素,即贞观殿之毁废。虽然贞观殿因位置处于内宫,不能满足武则天太后册礼“临朝”的现实政治需求,但武氏并未放弃将之加以改造以服务于武周政权的努力。自垂拱四年(688年)始,武则天先后下令营建明堂、天堂。《旧唐书·薛怀义传》载,“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广袤亚于明堂”(4),因乾元殿北为贞观殿,故知天堂实由贞观殿改造而来。证圣元年(695年)正月,明堂、天堂并为火焚毁(5)。此后,天堂被废为佛光寺(6)。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佛光寺又遭火灾。此后,文献中再未见此地有重建殿宇的记载。因此可以判定,乾元殿北之贞观殿,自垂拱四年始,已因改建天堂等而不复存在。由上可知,则天太后时期乃至其武周政权阶段,洛阳宫城昔日的内朝贞观殿渐趋隳废,其政治功能转由宫城中轴线西侧的武成殿承接,武成殿的正衙地位也随之确立,洛阳宫城政治空间西移之势初现端倪,其布局如图2所示。
至迟到唐末哀帝时期,洛阳宫城内朝正殿崇勋殿也最终浮出水面。其方位在贞观殿之正北,二殿也构成了唐末洛阳宫城内新的正衙、内朝正殿政治空间组合格局。据《河南志·宋城阙古迹》条记,北宋西京洛阳宫城正殿为太极殿,此殿即原隋乾阳殿、唐乾元殿,而正衙殿此时称文明殿,即原唐武成殿(7)。该书又载,北宋文明殿之北为垂拱殿,垂拱殿之北有通天门(8)。通天门向北,又与明福门相通(9)。明福门内,有北宋之天福殿门以及天福殿,此殿即“唐天祐之崇勋殿”(10)。又据《宋会要》记,北宋垂拱殿,即唐之延英殿(11)。如此,则唐天祐年间洛阳宫城内西侧,自南而北,依次有贞观殿、延英殿、崇勋殿,已然形成新的纵向轴线建筑组合(12),其格局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唐末入閤礼仪看洛阳宫城相关殿宇位置[J]. 贾鸿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04)
[2]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及其影响[J]. 聂晓雨,程有为. 中州学刊. 2017(08)
[3]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J]. 韩建华. 考古. 2016(11)
[4]略论北宋入閤仪与文德殿月朔视朝仪[J]. 任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4)
[5]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的发掘[J]. 刘涛,钱国祥,郭晓涛. 考古. 2016(07)
[6]论北宋时期的“入閤仪”[J]. 李芳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7]北宋东京皇宫布局复原研究——兼对元代《事林广记》中的《北宋东京宫城图》予以勘误[J]. 李合群,司丽霞,段培培. 中原文物. 2012(06)
[8]略论北宋西京洛阳宫的几座殿址[J]. 杨焕新. 中原文物. 1994(04)
博士论文
[1]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D]. 张祥云.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4281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隋洛阳宫城主体格局示意图(3)
检诸史料,此期尚有另一促成武成殿正衙地位确立的关键因素,即贞观殿之毁废。虽然贞观殿因位置处于内宫,不能满足武则天太后册礼“临朝”的现实政治需求,但武氏并未放弃将之加以改造以服务于武周政权的努力。自垂拱四年(688年)始,武则天先后下令营建明堂、天堂。《旧唐书·薛怀义传》载,“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广袤亚于明堂”(4),因乾元殿北为贞观殿,故知天堂实由贞观殿改造而来。证圣元年(695年)正月,明堂、天堂并为火焚毁(5)。此后,天堂被废为佛光寺(6)。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佛光寺又遭火灾。此后,文献中再未见此地有重建殿宇的记载。因此可以判定,乾元殿北之贞观殿,自垂拱四年始,已因改建天堂等而不复存在。由上可知,则天太后时期乃至其武周政权阶段,洛阳宫城昔日的内朝贞观殿渐趋隳废,其政治功能转由宫城中轴线西侧的武成殿承接,武成殿的正衙地位也随之确立,洛阳宫城政治空间西移之势初现端倪,其布局如图2所示。
至迟到唐末哀帝时期,洛阳宫城内朝正殿崇勋殿也最终浮出水面。其方位在贞观殿之正北,二殿也构成了唐末洛阳宫城内新的正衙、内朝正殿政治空间组合格局。据《河南志·宋城阙古迹》条记,北宋西京洛阳宫城正殿为太极殿,此殿即原隋乾阳殿、唐乾元殿,而正衙殿此时称文明殿,即原唐武成殿(7)。该书又载,北宋文明殿之北为垂拱殿,垂拱殿之北有通天门(8)。通天门向北,又与明福门相通(9)。明福门内,有北宋之天福殿门以及天福殿,此殿即“唐天祐之崇勋殿”(10)。又据《宋会要》记,北宋垂拱殿,即唐之延英殿(11)。如此,则唐天祐年间洛阳宫城内西侧,自南而北,依次有贞观殿、延英殿、崇勋殿,已然形成新的纵向轴线建筑组合(12),其格局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唐末入閤礼仪看洛阳宫城相关殿宇位置[J]. 贾鸿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04)
[2]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及其影响[J]. 聂晓雨,程有为. 中州学刊. 2017(08)
[3]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J]. 韩建华. 考古. 2016(11)
[4]略论北宋入閤仪与文德殿月朔视朝仪[J]. 任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4)
[5]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的发掘[J]. 刘涛,钱国祥,郭晓涛. 考古. 2016(07)
[6]论北宋时期的“入閤仪”[J]. 李芳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7]北宋东京皇宫布局复原研究——兼对元代《事林广记》中的《北宋东京宫城图》予以勘误[J]. 李合群,司丽霞,段培培. 中原文物. 2012(06)
[8]略论北宋西京洛阳宫的几座殿址[J]. 杨焕新. 中原文物. 1994(04)
博士论文
[1]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D]. 张祥云.河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2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