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BIM和本体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2:40
  FEMA P-58作为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可给出精细到构件层级的地震损伤后果。然而,评估所需多源异构信息缺乏有效组织与关联,知识难以共享及重用,导致评估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文章在对FEMA P-58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BIM)和本体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本体对评估所需信息进行统一组织;预处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简称IFC)文件从BIM模型中获取建筑基本信息,并识别构件拓扑关系为自动化评估做准备;在BIM建模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间进行模型转换提高结构响应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借助SWRL(semantic web rule language)和SPARQL(SPARQL protocol and RDF query language)语言分别实现评估逻辑的合理表达以及语义层面的信息查询。该方法适用于建筑在现有评估类型下各性能指标的自动化预测,并具备可扩展性,为将来评估内容增删、更新提供空间。最后,以某一建筑为例进行可行性验证,取得较为满意... 

【文章来源】:土木工程学报. 2020,53(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基于BIM和本体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BIM和本体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框架

本体,构件,易损性


应用本体在此基础上,描述了评估类型(基于强度、基于场景、基于时间的评估)、整体状态(倒塌/可修复)、性能指标(总维修费用、总人员伤亡等)等概念,用于明确性能评估的方法和目的。同时,每次评估中,将性能组破坏状态映射到构件的结果用损伤模型中的易损性信息表示,并通过has_damage_res(损伤后果信息来源属性)与易损性构件关联。其中,破坏比例代表将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所需资源与重建资源的比例,用以结合建筑所在地的损伤数据(维修计价、CO2指标等)获得构件级破坏后果。2.2 信息抽取模块

分析模型,物理模型,间位,楼层


在Revit结构模型(图9(a))中选择梁、柱结构构件,利用REVIT-YJKS 模块导出“.ydb”文件,导入YJK软件中生成结构分析模型(图9(b)),并进行各地震动强度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获得结构地震响应,其中,最大层间位移角沿楼层分布如图10所示。图10 最大层间位移角沿楼层的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某复杂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评估[J]. 董桢桢.  建筑结构. 2018(S2)
[2]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评估方法的研究[J]. 牟倩,刘文锋,王树臣,刘晓天.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8(03)
[3]我国建筑物地震保险制度及保险费率厘定研究[J]. 郑山锁,相泽辉,郑捷,郑淏,孙龙飞.  灾害学. 2016(03)
[4]FEMAP58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J]. 吴继伟,梁兴文,朱汉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3)
[5]基于BIM技术的结构设计中的数据转换问题分析[J]. 杨党辉,苏原,孙明.  建筑科学. 2015(03)
[6]结构分析BIM模型框架和数据转换应用[J]. 刘照球,张吉.  工业建筑. 2015(02)
[7]建筑物理模型与结构分析模型的数据映射研究[J]. 秦领,刘西拉.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0(02)



本文编号:3434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34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