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互文性理论的建筑屋顶表意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17:58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化视野的不断开阔,在国际化语境中完成中国建筑自我身份的界定和文化意义的认同,成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实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当代中国的建筑师们开始更为主动地思考:如何在全球化影响日深和地方性诉求渐涨的双重对立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及如何在当代建筑的实践中体现中国性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便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回应了这种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论文借鉴西方文学批评与创作领域的互文性理论,重新阐释了建筑文化意义的产生与表达方式,将建筑的意义建立在与传统建筑文化的互文联系之中,并以当代建筑的屋顶设计为切入口,选取屋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结合中国传统“言”“象”“意”的审美思辨,在三个层面上寻求与传统屋顶文化之间的互文参照关系,厘清各层面重要并适合现代建筑屋顶编码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十年来的相关具体建筑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互文性理论的建筑屋顶表意设计策略研究


编码过程示意

盆景,文本,引号


话或许出自是对之前的内容,文本文本成为时尔堡在其《意化地阐释如我现在所引号、而如果在版成了抄袭。用需要将文渡现有的要性,是文本态的拼凑过图 3-5 附石假山盆景引用

公园广场,山水城市,盆景,理念


意化地阐释了“引用”手法在互文本创作中的如我现在所做的(图 3-5,图 3-6)。引号、斜体字或是另列的文字都有助于而如果在版面上没有刻意立下任何类标志、则成了抄袭。另外重要一点“引用”区别于抄袭用需要将文本中的其它材料整理和组织起来渡现有的要素。引用文本和被引用的文本之间性,是文本对引文借用和接受之间脱颖而出的态的拼凑过程指导着我们重新审视文本间的在引用的具体方式中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直接就是对原文本的直接援引并做好标注;而另一于间接引用,是用最恰当的词句以释义和概括引原作者的概念、观点和表达。间接引用不会字,而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原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仍可以看到原文中的一些词句,或是在叙述结这里强调了引用所具有的转变的过程。在屋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探索新的建筑秩序 东原千浔社区中心[J]. 祝晓峰.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7(09)
[2]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四题[J]. 李翔宁.  建筑创作. 2015(05)
[3]林建筑 北京运河公园游客服务中心[J]. 华黎.  时代建筑. 2015(04)
[4]国家的门脸儿——南非使领馆设计[J]. 崔恺,康凯,喻弢.  建筑学报. 2013(06)
[5]印象杭州——中国杭帮菜博物馆[J]. 周旭梁,崔愷,王薇.  建筑学报. 2013(02)
[6]半个世纪的坚守 程泰宁建筑作品展暨论坛[J].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 2011(Z2)
[7]遗址·空间·转换 洛阳博物馆新馆[J]. 李立.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1(01)
[8]中国古建筑的哲学思想[J]. 梁变凤,高策.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2)
[9]通感·意象·建构——浙江美术馆建筑创作后记[J]. 程泰宁,王大鹏.  建筑学报. 2010(06)
[10]文化客厅——首都博物馆新馆[J]. 崔恺,崔海东.  建筑学报. 2007(07)

博士论文
[1]建筑通感研究—一种建筑创造性思维的提出与建构[D]. 来嘉隆.东南大学 2017
[2]江南传统建筑文化及其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的启示[D]. 陈鑫.东南大学 2016
[3]意境文化传承下的建筑空白研究[D]. 鲍英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再论中国传统建筑凹曲屋面的发生[D]. 史晓琳.浙江大学 2015
[2]选择与重建:现代派在中国的三重视界[D]. 卢临节.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0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40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