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04:36
  针对采用当前方法对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存在选址模型精准度低、规划合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在韧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p-中值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构建多目标选址模型,从环境因素、经济性、可达性、效率性、安全性和公平性出发,选取规划灾害避难所的评价指标。同时结合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和直觉模糊AHP方法,通过非隶属度降低偏差,采用最优方案与各个避难所之间存在的关联度进行排序,选择最优的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案,实现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的规划。 

【文章来源】:灾害学. 2020,35(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研究


三种方法的规划合理度对比结果

模型图,方法,避难所,模型


为了验证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的整体有效性,在MATLAB平台中分别采用本文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和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进行测试,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构建的选址模型精准度,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本文设计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在多次迭代中构建的模型精准度均在90%以上;而基于遗传算法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在多次迭代中构建的模型精准度在70%附近波动;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在多次迭代中构建的模型精准度在60%附近波动。对比三种测试结果可知,本文方法构建的选址模型精准度较高,其原因是本文方法结合p-中值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在安全性原则、服务容量有限原则、平灾结合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均匀分布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选址模型,可有效提高选址模型的精准度。为了进一步验证所提方法的整体有效性,分别采用本文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和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进行测试,对比三种不同方法的规划合理度,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图2可知,在多次迭代中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的模型精准度均高于基于遗传算法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和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的规划合理度,因为本文方法结合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和直觉模糊AHP方法对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进行规划,提高了规划结果的合理度,验证了基于韧性城市的厦门市单位密集城区灾害避难所规划方法的整体有效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rcGIS的多准则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规划研究[J]. 张亚楠,高惠瑛.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2)
[2]滨海港口城市长期避难场所布局与灾害危险适应问题探讨[J]. 张威涛,运迎霞,张悦颖.  景观设计. 2019(02)
[3]雄安新区韧性社区建设策略——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研究[J]. 周霞,毕添宇,丁锐,荣玥芳,孙立,马文琳.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3)
[4]城市社区安全韧性的内涵特征、学理因由与基本原理[J]. 何继新,贾慧.  学习与实践. 2018(09)
[5]基于CLUE-S模型的三江平原景观格局变化及模拟[J]. 李桢,刘淼,薛振山,胡远满,吕宪国,李月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6]城市建筑密集区高层办公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指标体系研究[J]. 程瑞希.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8(03)
[7]主流媒体灾害事件传播及舆论引导的难点与策略[J]. 熊萍.  中国编辑. 2018(01)
[8]基于应急疏散智能体模型模拟的城市避难所空间配置——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 於家,温家洪,陈芸,廖邦固,杜士强.  地理学报. 2017(08)
[9]城市密集居民区4G LTE网络协同覆盖解决方案[J]. 吴有晓.  电脑与电信. 2017(08)
[10]面向专项规划整合的空间规划方法探索——以广州市“多规合一”工作为例[J]. 黄慧明,陈嘉平,陈晓明.  规划师. 2017(07)



本文编号:3444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44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