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K-net强震记录场地调整系数的估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KiK-net强震记录场地调整系数的估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场地条件对对震害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而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是通过对地震波动产生影响表现出来的。文献[2]中列举的种种震害异常现象,其原因都与局部场地条件有着重大的关联。场地条件还对结构设计所用的反应谱形状有重大影响。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的场地调整中,只考虑场地特征周期值对反应谱的调整,而场地条件对反应谱峰值的调整却没有涉及;而新版GB50011-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反应谱的周期和峰值都做了调整。因此,研究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的影响很有意义和必要。本文的研究数据均来源于日本KIK-net强地震动观测台网,该台网的每个台站都记录了大量的地表和钻孔下基岩加速度记录,且都提供了详实的场地钻孔地质资料。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这些强震数据进行了筛选,对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和地表峰值加速度大小做了限制,挑选了170次地震的1609组水平向强震记录,每一组数据包括各台站对应的地表和钻孔下基岩记录。通过对这些记录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进行了的场地放大倍数以及场地影响系数与场地类别和峰值加速度的关系的统计,比较了3种不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计算方法对场地放大倍数和场地影响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类场地对基岩的放大效应最大,Ⅲ类场地次之,Ⅰ类场地的放大效应最小;采用不同的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别。最后论文给出了不同场地影响系数的建议值。2.参考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中提供的衰减公式,以震级6.5级为界,并对峰值加速度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分别进行线性回归,研究震级,场地类别,峰值加速度的不同计算方法对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影响。结论是:1)整体来说,ⅠⅡ类场地衰减率最快,Ⅲ类场地衰减最慢,且Ⅱ类场地地震动幅值始终大于Ⅰ类场地;2)对于Ⅰ类场地,对EPA回归出的衰减曲线,其衰减率明显大于对PGA回归出的衰减结果;对于Ⅱ类场地,对EPA回归出的衰减曲线与对PGA回归出的衰减曲线相近;对于Ⅲ类场地,当震级M≤6.5时,对EPA回归出的衰减曲线与对PGA回归出的衰减曲线相似,但当震级M≥6.5时,对PGA回归出的衰减曲线,其衰减率明显大于对EPA回归出的结果。最后,论文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KiK-net强震记录 场地放大倍数 场地影响系数 有效峰值加速度 衰减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52.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1.2.1 基于强震观测记录统计分析12-17
- 1.2.1.1 以峰值加速度PGA为标准的研究12-13
- 1.2.1.2 以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为标准的研究13-17
- 1.2.2 利用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的分析17-20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0-21
- 1.4 本文章节安排21-22
-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数据基础22-32
- 2.1 引言22
- 2.2 数据来源22-26
- 2.2.1 K-NET (Kyoshin NETwork)22-23
- 2.2.2 KiK-net (Kiban Kyoshin network)23-26
- 2.3 数据收集和发布26-27
- 2.4 数据整理27-28
- 2.5 场地分类28-30
- 2.6 地震动数据分组30-31
- 2.7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场地影响系数的研究32-46
- 3.1 引言32
- 3.2 波的透射与反射理论32-36
- 3.2.1 自由端与固定端的反射33-34
- 3.2.2 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34-35
- 3.2.3 层间波幅系数的转换关系35-36
- 3.3 研究场地调整系数的台阵体系36-38
- 3.3.1 两种常用研究场地调整系数的台阵体系36
- 3.3.2 本文所用的台站体系36-38
- 3.4 本文选用的地震动参数38
- 3.4.1 采用露头基岩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分组依据38
- 3.4.2 选取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作为计算标准38
- 3.5 各类场地有效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与基岩地震动输入的对应分布38-43
- 3.6 场地放大系数和场地调整系数的估计和比较43-45
- 3.7 场地影响系数建议值与讨论分析45-46
- 第四章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衰减关系的研究46-54
- 4.1 衰减关系概述46-47
- 4.2 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的回归47-48
- 4.3 震级,峰值加速度对衰减关系的影响48-51
- 4.4 场地类别对衰减关系的影响51-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54-57
- 5.1 总结54-55
- 5.2 讨论与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59
- 图表目录59-62
- 致谢62-63
- 附录1 台站位置及所在场地类别划分63-80
- 作者简历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茂田,林皋;场地地震反应一维非线性计算模型[J];工程力学;1992年01期
2 孙剑平,朱f^;考虑土非线性层状场地地震反应计算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3 高峰;陈兴冲;严松宏;;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4 王淮峰;楼梦麟;陈希;翟永梅;;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沉积盆地场地地震反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5 窦立军,杨柏坡;场地分类新方法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6 陈继华,陈国兴,史国龙;深厚软弱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张海;阳芳;张超;;单层土模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土层参数随机性的影响[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年01期
8 汤爱平,董莹,文爱花;工程场地中活动断层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1999年01期
9 陈原;;含随机介质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建设;2006年04期
10 张立;陈清军;;场地地震反应的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海;;土层参数随机性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白建方;楼梦麟;;考虑局部非线性的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约束模态综合法[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3 杨佑发;王一功;;倾斜基岩上的土-框架共同作用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蒋溥;徐峰;王启鸣;;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研究和区划[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5 谢忠球;温佩琳;丁科;左军;;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场地微动谱特性及其应用[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6 陈原;李杰;;非线性随机介质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笃国;场地地震动及其非线性地震反应和大跨桥梁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冯领香;断层场地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9年
3 史大成;区域性场地地震动放大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4 夏江;基于PC集群系统的场地地震反应并行计算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丁玉琴;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方崇;基于城市建设地基土细观结构与场地自振特性变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7 李帆;地铁隧道群对地震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8 杨宇;场地地震波动模拟中透射边界稳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刘方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及基于SSI效应的结构隔震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新;基于KiK-net强震动记录对不同土层条件下场地非线性反应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李敏;考虑场地地震动影响的场地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阮t
本文编号:348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4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