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靖西市壮族木石混合干阑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3:05
  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革带来村落传统建筑的衰落,保护与研究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我们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保护,不仅是对其物质实体的保护,更是对影响其空间布局形态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行挖掘、保护与延续。我国现存的干阑建筑有木构干阑、石干阑和木石混合干阑。木构干阑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构材料,木构屋架是其主要承重构件;石干阑是以石材为主要建材的干阑建筑,其承重方式为砌体结构;而木石混合干阑的形成是在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木材缺乏与当地壮族人民特有的人文风俗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由木构干阑向石干阑变迁的过渡形式。木石混合干阑建筑是干阑建筑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类型,集中分布于我国壮族人口占99%的靖西市。它不仅是当地人为适应特殊气候条件而建造的集居住与生产功能为一体的楼居建筑,更是当地壮族文化的容器,承载着独特的宗教文化信仰。自近代以来,虽然当地木石混合干阑建筑经受了多次的破坏与重建,但壮族的传统文化及信仰仍顽强的在其建筑的空间布局形态中延续。本文着眼于靖西传统壮族村落中的木石混合干阑建筑,从传统壮族村落的建筑组合的空间关系开始,采用村落层面——建筑单体层面——建筑...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历史背景
        1.1.2 建筑文化背景
        1.1.3 保护与发展背景
        1.1.4 靖西木石混合干阑的现存状态
    1.2 研究对象与其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对干阑建筑的研究现状
        1.4.2 对靖西建筑及文化的研究现状
        1.4.3 国外对传统村落及民居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1.5.1 调研方法及过程
        1.5.2 研究框架
    1.6 小结
2.靖西市壮族传统民居概述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 自然环境
        2.2.1 气候
        2.2.2 地质地貌
        2.2.3 水文
        2.2.4 植被
        2.2.5 民族分布
    2.3 建制更替带来的文化融合
    2.4 风俗信仰
        2.4.1 靖西当地信仰的发展
        2.4.2 堪舆思想在营造领域的根植
        2.4.3 民俗文化与相应空间要求
    2.5 本章小结
3.靖西壮族传统民居形态特征
    3.1 村落选址布局
        3.1.1 村落总体环境
        3.1.2 选址
        3.1.3 空间布局形态
    3.2 靖西木石混合干阑建筑的造型特征
        3.2.1 外置梯式木石混合干阑
        3.2.2 内置梯式木石混合干阑
    3.3 靖西木石混合干阑内部空间布局形态
        3.3.1 上人下畜、前堂后房式的居室布置
        3.3.2 神龛——必不可少的神圣空间
        3.3.3 火塘——室内布局的核心
        3.3.4 居室
        3.3.5 底层空间
        3.3.6 栈台、阁楼与偏屋
    3.4 靖西木石混合干阑的结构与构造
        3.4.1 木石混合干阑的结构
        3.4.2 屋架构造
        3.4.3 屋面构造
        3.4.4 墙体构造
        3.4.5 楼梯构造
    3.5 建筑装饰
    3.6 靖西村民自发对传统干阑的改良
        3.6.1 对下层空间的改良
        3.6.2 对于生活空间的改良
        3.6.3 对于采光条件的改善
    3.7 靖西壮族木石混合民居典型个案研究——以龙河(屯)为例
        3.7.1 典型村落选取理由
        3.7.2 龙河背景简述
        3.7.3 龙河总体布局
        3.7.4 龙河木石混合干阑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3.8 本章小结
4.靖西木石混合干阑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
    4.1 木石混合干阑建筑源流简述
        4.1.1 巢居与穴居的并存与分化
        4.1.2 西南地区不同类型干阑建筑的空间分布及成因
    4.2 靖西木石混合干阑形成的原因
        4.2.1 复杂的地形导致木结构的长期存在
        4.2.2 木材的缺乏导致砖石成为替代材料
    4.3 靖西区木石混合干阑的地方适应性
        4.3.1 适应当地多山环境
        4.3.2 防灾减灾
        4.3.3 生产与习俗
    4.4 空间形态布局的文化内涵
        4.4.1 基于稻作的信仰文化
        4.4.2 血缘影响下的行为文化
        4.4.3“依那而居”的环境适应要求
    4.5 本章小结
5.靖西木石混合干阑民居的营建智慧与传承
    5.1 自然环境条件的表达
        5.1.1 地形因素的表达
        5.1.2 气候条件的表达
    5.2 地域历史文化的表达
    5.3 壮族习俗信仰的表达
        5.3.1 对壮族信仰的表达
        5.3.2 对壮族风俗的表达
    5.4 地域材料智慧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靖西木石混合干阑民居的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6.3 研究启示
    6.4 论文创新处
    6.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统到现代:壮族民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三重转型——以广西靖西市为例[J]. 蒋明伟.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2)
[2]壮族蚂拐节仪式功能分析[J]. 聂郁琴,李冀.  才智. 2013(13)
[3]传统民族聚落公共空间形式探析——以贵州侗族为例[J]. 金双.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06)
[4]传承、创新与守望——试述壮族侗族地区干栏式建筑的现状及其文化价值[J]. 覃汉旅.  传承. 2012(20)
[5]壮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以广西靖西县禄峒乡凌准村制陶手工艺为例[J]. 覃主元.  广西民族研究. 2012(02)
[6]先秦岭南的政区归属[J]. 蔡平.  齐鲁学刊. 2012(03)
[7]南宁传统村庄建筑的文化取向与价值判断[J]. 莫海量.  中外建筑. 2011(09)
[8]论壮族的祖先崇拜[J]. 黄鹏.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8)
[9]壮族农事祭祀节日系统的文化属性和功能[J]. 刘文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10]多维视野中的壮侗民族建筑文化[J]. 黄恩厚,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中国西南干栏建筑体系研究[D]. 肖冠兰.重庆大学 2015
[2]中国南方干栏及其变迁研究[D]. 石拓.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 赵冶.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 熊伟.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中国木结构民居的结构类型与空间特征研究[D]. 王之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民居营建技术与工艺优化应用研究[D]. 王莉.重庆大学 2016
[3]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调查研究[D]. 关格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壮族传统节日传说研究[D]. 胡月馨.广西民族大学 2015
[5]云水谣古村保护与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D]. 王觅.华侨大学 2014
[6]新农村背景下古村落保护利用研究[D]. 谌子益.广东工业大学 2013
[7]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 岳岩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8]壮族丧葬文化与丧葬仪式及其社会结构因素研究[D]. 潘云峰.广西师范大学 2013
[9]靖西壮族仪式剪纸习俗考察研究[D]. 梁小龙.广西民族大学 2012
[10]湘南古村落保护规划研究[D]. 湛先文.中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96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596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