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日常空间语言的潜在与显现—基于环境的行为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2-01-22 14:52
  当前对建筑语言的研究常常陷入一类描述的误区,以符号、语言及象征作为理论去研究空间,形象元素、文字理念这些抽象的形式成为解释建筑的主要手段。人们难以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空间经常被赋予文字上的立意,使其“看起来”具有深度。或许语言文字确实具有便于转述的优势,但对于容纳各种客观事实的建筑来说,定型之后的符号文字将空间体验变成片段,削弱了空间应有的表现性。当下建筑观念充斥着商业气息,时刻都在试图响应市场的需求、享受形式的快感。在这一现象的驱使下,设计师们不再思索,忽略建筑作为空间意义上的存在。空间及其围合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比形式语言所描述的重要得多,在建筑理论漫长的发展中,人们似乎忘却了最真实的体验。建筑总是被加上一些所谓的代表内涵的符号,甚至强行附上生搬硬套的说辞,结果往往导致矫揉造作的作品泛滥成灾。空间承载了人们的一切活动,是被人经历和感受的生活形式,不论其多么高雅,但更多的依旧是反映着我们内心最深层的需要。在真实、具体的建筑空间面前,人们似乎忽略了灵敏的感官系统,而正是这些感知形成了我们对空间最直接的理解。显现的语言结构由于受到表述的制约,难以形容体验的深层感知,因此空间中微妙的信...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日常空间语言的潜在与显现—基于环境的行为学视角


图2-1万神庙?

万神庙,穹顶,圆洞,来源


??表现出来:罗马的万神庙(如图1-1)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建筑内唯??一开窗就是穹顶的大圆洞。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寓意神与人的某种??联系,使教堂内的人通过光线接受神的沐浴(如图1-2)。象征方法在传统建筑??或历史性环境空间中的运用备受青睐,在某种特定文化中,这一方法能够被设计??者与使用者理解和共用。然而不同群体对特有的象征、意象和意义的理解存在差??另IJ,不同群体会引发出大不相同的反应,因此这种分析并未更普遍地应用于环境。??象征是非共享的,只对有着共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才能产生相匹配的意义,解释??这些特殊要素的意义需要某些文化知识。??如果说符号指代是单纯、浅表的,那么象征则是繁杂、抽象的。相对于符号??MM??图2-1万神庙?图1-2万神庙穹顶圆洞??(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图片来源:作者拍摄)??指代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象征对应是任意的,环境中的任一部分都能代表整体,??似乎一切事物都成了象征

歌剧院,巴黎,尺度


并由此在空间中进行感知,以识别空间的特性。这种感知一致性能让??我们保持感知的连续,随之就会产生“宏大”或“狭小”的建筑体以表明建筑物??对居住者的容纳程度。例如有着巨大尺度的巴黎歌剧院(如图2-1),其中宏伟??的门、扶梯、入口及大厅的艺术手法象征富有和荣誉,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其外观、??身体能感知出空间的大小,观众之间的体态交流能够互相展示。巴黎歌剧院的意??义不只是上演伟大的戏剧,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概念。??人类不是环境的消极观察者,身体感知在空间中的诠释构成最生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尽管视觉渠道是获得大部分信息的来源,但人类无法将某一器官独立??出来去感受。真实的人体感知是一个无法分解的综合过程。??二、作为身体的行为动机与需求??对于我们来说,身体远远不只是一件用具或一种手段,它是我们在世界中的??表达,是我们意向的可见形式。我们具有自己的方式去感知空间和在空间中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语言的意义:一种基于日常生活实存的视角[J]. 鲁政,周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1)
[2]“日常空间”的回归与探寻——焦虑语境下的建筑本体语言转向[J]. 付小利.  城市建筑. 2013(14)
[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塔特中心解读[J]. 邬峻.  世界建筑. 2005(03)
[4]评《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J]. 郭湛美.  华中建筑. 2000(01)
[5]弗兰克·盖瑞的解构建筑创作[J]. 张炯.  时代建筑. 1999(04)



本文编号:3602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602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