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使用变迁与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17:27
辽宁省盖州市暖泉镇近年发现汉族传统民居九处,这些民居始建于清中末期,随后不同时期中经历了分家扩建、改建修缮,部分损毁等过程,如今存在着多样化的使用方式。作为移民迁徙,社会发展,文化碰撞下不断融合产生的的一种民居类型,其独特的空间特点和居住使用方式具有研究价值,并亟待寻求一种在历史价值保护、经济发展、现实生活需求三者间找到平衡的解决方案,探索符合当代生活方式与需求的民居空间设计。本文以这些汉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绘、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的方法,整理暖泉地区发现的九处传统民居的留存及使用现状,分析当地移民背景下的汉族传统民居群类型及空间格局特点。以董恩阳、陈勇顺宅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暖泉汉族传统民居使用变迁过程以及其内在的演化机制,围绕传统民居整体使用方式变迁,堂屋、灶间等重点空间使用变迁,家庭代际空间居住模式变迁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总结在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建筑格局空间、使用方式的特点与变迁过程。在以上对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平面特点和使用变迁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当前自发更新的现状,分析其更新类型和特点,提出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结合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陈勇顺宅和董恩阳...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
1.3.1 相关概念介绍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田野调查概述
1.4.1 调查对象概述
1.4.2 调查范围与内容
1.4.3 调查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空间格局
2.1 暖泉镇历史沿革
2.2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历史背景
2.2.1 明清移民背景
2.2.2 家族历史渊源
2.3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式与空间特点
2.3.1 传统民居平面形式
2.3.2 传统民居空间格局及特点
2.3.3 传统堂屋空间格局及特点
2.3.4 传统民居平面比较及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使用变迁
3.1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整体使用方式变迁
3.1.1 九世纪中期
3.1.2 建国前(1949年前)
3.1.3 社会运动时期(1950-1978年)
3.1.4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3.2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重点空间使用变迁
3.2.1 堂屋使用方式与变化
3.2.2 堂屋变化模式类型
3.2.3 餐厨空间使用方式与变化
3.3 汉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家庭代际空间居住方式变迁
3.3.1 传统型
3.3.2 过渡型
3.3.3 现代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自发更新
4.1 简单改造型的自发更新现状及问题
4.1.1 自发更新的背景
4.1.2 自发更新的需求
4.1.3 自发更新的现状与实例
4.1.4 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
4.2 中度改造型的自发更新现状及问题
4.2.1 自发更新的背景
4.2.2 自发更新的需求
4.2.3 自发更新的现状与实例
4.2.4 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
4.3 完全改造型的自发更新现状及问题
4.3.1 自发更新的背景
4.3.2 自发更新的需求
4.3.3 自发更新的现状与实例
4.3.4 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更新实例
5.1 案例背景及更新原则
5.1.1 空间格局、使用变迁、自发更新研究总结
5.1.2 更新案例背景
5.1.3 更新原则
5.2 总体布局更新
5.2.1 总体布局概况
5.2.2 合院空间与生产方式
5.2.3 建筑环境
5.3 主体建筑的更新
5.3.1 改善型的更新
5.3.2 改造型的更新
5.3.3 新建型的更新
5.4 堂屋空间的更新
5.4.1 恢复传统型
5.4.2 传统与现代结合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暖泉地区新农宅更新现状报告
附录2 董恩阳宅、陈勇顺宅居住使用年表
附录3 传统民居访谈表——居住情况及使用变迁访谈
附录4 辽宁盖州市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测绘图
附录5 辽宁盖州市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方案图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营造特征——以山东古村落传统民居空间形制为例[J]. 黄永健. 艺术百家. 2013(S2)
[2]广西民居堂文化探析[J]. 吕瑞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从户型到宅院组合——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住宅研究[J]. 虞志淳,刘加平,雷振林. 建筑学报. 2010(08)
[4]农村几世同堂家庭居住模式的探讨[J]. 阎志伟,史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9(04)
[5]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解析[J]. 周立军,李同予,曲永哲. 南方建筑. 2008(05)
[6]住居学的研究视角——日本住居学先驱性研究成果和方法解析[J]. 胡惠琴. 建筑学报. 2008(04)
[7]从民居建筑布局看“堂文化”的神圣表述——“堂文化”所呈现的中国文化思维模式论之一[J]. 王瑾瑾. 建筑师. 2005(03)
博士论文
[1]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 李君.河南大学 2009
[2]居住行为理论研究[D]. 闫凤英.天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空间、仪式与信仰[D]. 敖依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张谷英村堂屋文化的意象探微[D]. 唐海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3]基于辽南农村地区生活模式的环境友好型住宅设计研究[D]. 杨亚男.大连理工大学 2013
[4]关中农村住宅的使用现状及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 张金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5]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 张开邦.山东师范大学 2011
[6]旅顺地区农村住居模式探索[D]. 杨雪.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我国农村村落可持续性建设研究[D]. 郝雅洁.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3005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
1.3.1 相关概念介绍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田野调查概述
1.4.1 调查对象概述
1.4.2 调查范围与内容
1.4.3 调查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空间格局
2.1 暖泉镇历史沿革
2.2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历史背景
2.2.1 明清移民背景
2.2.2 家族历史渊源
2.3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平面形式与空间特点
2.3.1 传统民居平面形式
2.3.2 传统民居空间格局及特点
2.3.3 传统堂屋空间格局及特点
2.3.4 传统民居平面比较及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使用变迁
3.1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整体使用方式变迁
3.1.1 九世纪中期
3.1.2 建国前(1949年前)
3.1.3 社会运动时期(1950-1978年)
3.1.4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3.2 暖泉汉族传统民居重点空间使用变迁
3.2.1 堂屋使用方式与变化
3.2.2 堂屋变化模式类型
3.2.3 餐厨空间使用方式与变化
3.3 汉暖泉汉族传统民居家庭代际空间居住方式变迁
3.3.1 传统型
3.3.2 过渡型
3.3.3 现代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自发更新
4.1 简单改造型的自发更新现状及问题
4.1.1 自发更新的背景
4.1.2 自发更新的需求
4.1.3 自发更新的现状与实例
4.1.4 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
4.2 中度改造型的自发更新现状及问题
4.2.1 自发更新的背景
4.2.2 自发更新的需求
4.2.3 自发更新的现状与实例
4.2.4 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
4.3 完全改造型的自发更新现状及问题
4.3.1 自发更新的背景
4.3.2 自发更新的需求
4.3.3 自发更新的现状与实例
4.3.4 自发更新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辽宁盖州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更新实例
5.1 案例背景及更新原则
5.1.1 空间格局、使用变迁、自发更新研究总结
5.1.2 更新案例背景
5.1.3 更新原则
5.2 总体布局更新
5.2.1 总体布局概况
5.2.2 合院空间与生产方式
5.2.3 建筑环境
5.3 主体建筑的更新
5.3.1 改善型的更新
5.3.2 改造型的更新
5.3.3 新建型的更新
5.4 堂屋空间的更新
5.4.1 恢复传统型
5.4.2 传统与现代结合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暖泉地区新农宅更新现状报告
附录2 董恩阳宅、陈勇顺宅居住使用年表
附录3 传统民居访谈表——居住情况及使用变迁访谈
附录4 辽宁盖州市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测绘图
附录5 辽宁盖州市暖泉汉族传统民居方案图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营造特征——以山东古村落传统民居空间形制为例[J]. 黄永健. 艺术百家. 2013(S2)
[2]广西民居堂文化探析[J]. 吕瑞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从户型到宅院组合——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住宅研究[J]. 虞志淳,刘加平,雷振林. 建筑学报. 2010(08)
[4]农村几世同堂家庭居住模式的探讨[J]. 阎志伟,史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9(04)
[5]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解析[J]. 周立军,李同予,曲永哲. 南方建筑. 2008(05)
[6]住居学的研究视角——日本住居学先驱性研究成果和方法解析[J]. 胡惠琴. 建筑学报. 2008(04)
[7]从民居建筑布局看“堂文化”的神圣表述——“堂文化”所呈现的中国文化思维模式论之一[J]. 王瑾瑾. 建筑师. 2005(03)
博士论文
[1]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 李君.河南大学 2009
[2]居住行为理论研究[D]. 闫凤英.天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空间、仪式与信仰[D]. 敖依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张谷英村堂屋文化的意象探微[D]. 唐海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3]基于辽南农村地区生活模式的环境友好型住宅设计研究[D]. 杨亚男.大连理工大学 2013
[4]关中农村住宅的使用现状及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 张金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5]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 张开邦.山东师范大学 2011
[6]旅顺地区农村住居模式探索[D]. 杨雪.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我国农村村落可持续性建设研究[D]. 郝雅洁.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3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68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