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V方法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和早期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9 13:3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合理化处理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再生混凝土作为建筑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筑业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再生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对混凝土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再生粗骨料的强化可有效改善其物理性能、提高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早期力学性能的研究对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及结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立足于现在国内外研究最新技术成果,做了如下试验。1.再生粗骨料强化试验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旨在去除再生粗骨料表面的残余砂浆,其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强化方法;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试验完成后,针对再生粗骨料内部的微裂缝设计不同强化方法。通过测定试验中再生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对不同强化方法处理的再生粗骨料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到再生粗骨料的最佳强化方式:浓度5%的草酸溶液浸泡24h+搅拌机搅拌120s+浓度1.2%的聚乙烯醇溶液浸泡24小时。强化后吸水率、压碎指标和表观密度等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2.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再生粗骨料强化试验研究
2.1 再生粗骨料制备
2.2 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指标测试
2.3 再生粗骨料强化试验
2.3.1 试验背景
2.3.2 强化试验设计
2.3.3 试验数据测定及分析
2.3.4 RCA的强化效果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
3.1.1 传统配制方法
3.1.2 等体积砂浆法
3.2 配合比设计
3.2.1 正交试验设计
3.2.2 试验材料
3.2.3 未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2.4 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2.5 试件制备
3.2.6 正交试验数据测定
3.3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3.3.1 未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3.2 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3.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评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研究
4.1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测定
4.2 早期强度试验设计
4.3 早期抗压强度结果及分析
4.3.1 各龄期抗压强度值
4.3.2 再生混凝土受压破坏形态
4.3.3 抗压强度比
4.3.4 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与龄期数学模型
4.4 早期劈裂抗拉强度结果及分析
4.4.1 各龄期抗拉强度值
4.4.2 再生混凝土受拉破坏形态
4.4.3 劈裂抗拉强度比
4.4.4 早期抗拉强度与龄期的数学模型
4.5 早期抗折强度结果及分析
4.5.1 各龄期抗折强度值
4.5.2 再生混凝土受弯破坏形态
4.5.3 抗折强度比
4.5.4 早期抗折强度与龄期的数学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生混凝土微观形貌研究分析
5.1 引言
5.2 再生混凝土微观形貌概述
5.2.1 微观形貌研究概况
5.2.2 界面过渡区
5.2.3 界面结构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3 试验设计及方案
5.3.1 试验方案
5.3.2 试验设备
5.3.3 试样制作及试验流程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水泥浆体的微观形貌研究
5.4.2 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对比分析
5.4.3 再生粗骨料处理前后的微观形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集料及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研究进展[J]. 郭鹏,韦万峰,杨帆,杨晓宇. 硅酸盐通报. 2017(07)
[2]废弃混凝土用作再生路面的试验研究[J]. 杨俊,李晓峰,相飞飞,陈峻松,胡圣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3)
[3]废弃混凝土试块的再利用研究[J]. 蒋震,李绍鹏,李曦,汪亮. 商品混凝土. 2017 (04)
[4]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影响[J]. 霍洪媛,范程程,陈爱玖,李寒剑,邵冲,霍惠君. 混凝土. 2017(02)
[5]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选研究[J]. 陈晓梅,王文华.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09)
[6]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J]. 于婧,雷实满,梁兴文,刘小军,李林. 建筑材料学报. 2017(04)
[7]混杂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 章文姣,鲍成成,孔祥清,曲艳东,刘华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3)
[8]再生骨料的化学强化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丁天平,刘冠国,胡玉兵,秦鸿根.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01)
[9]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试验研究[J]. 肖建庄,胡博,丁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10]再生细骨料强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郭远新,李秋义,岳公冰,王晓飞,孔哲. 混凝土. 2015(07)
硕士论文
[1]再生混合混凝土早龄期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D]. 龚继豪.广州大学 2017
[2]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研究[D]. 曹瑜斌.青岛理工大学 2016
[3]骨料粒径与纤维长度对钢纤维混凝土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D]. 陈京钰.郑州大学 2016
[4]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 薛丹丹.延边大学 2015
[5]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分析[D]. 汤文秀.浙江工业大学 2015
[6]再生混凝土基于含浆量配合比设计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贾宗明.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4
[7]等量砂浆法配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收缩及抗冻性能研究[D]. 刘鹏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8]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D]. 芦静夫.广西大学 2013
[9]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 黄秀亮.合肥工业大学 2013
[10]再生粗骨料强化预处理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 翁志英.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8735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再生粗骨料强化试验研究
2.1 再生粗骨料制备
2.2 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指标测试
2.3 再生粗骨料强化试验
2.3.1 试验背景
2.3.2 强化试验设计
2.3.3 试验数据测定及分析
2.3.4 RCA的强化效果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
3.1.1 传统配制方法
3.1.2 等体积砂浆法
3.2 配合比设计
3.2.1 正交试验设计
3.2.2 试验材料
3.2.3 未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2.4 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2.5 试件制备
3.2.6 正交试验数据测定
3.3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3.3.1 未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3.2 掺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
3.3.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评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研究
4.1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测定
4.2 早期强度试验设计
4.3 早期抗压强度结果及分析
4.3.1 各龄期抗压强度值
4.3.2 再生混凝土受压破坏形态
4.3.3 抗压强度比
4.3.4 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与龄期数学模型
4.4 早期劈裂抗拉强度结果及分析
4.4.1 各龄期抗拉强度值
4.4.2 再生混凝土受拉破坏形态
4.4.3 劈裂抗拉强度比
4.4.4 早期抗拉强度与龄期的数学模型
4.5 早期抗折强度结果及分析
4.5.1 各龄期抗折强度值
4.5.2 再生混凝土受弯破坏形态
4.5.3 抗折强度比
4.5.4 早期抗折强度与龄期的数学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生混凝土微观形貌研究分析
5.1 引言
5.2 再生混凝土微观形貌概述
5.2.1 微观形貌研究概况
5.2.2 界面过渡区
5.2.3 界面结构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3 试验设计及方案
5.3.1 试验方案
5.3.2 试验设备
5.3.3 试样制作及试验流程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水泥浆体的微观形貌研究
5.4.2 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对比分析
5.4.3 再生粗骨料处理前后的微观形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生集料及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研究进展[J]. 郭鹏,韦万峰,杨帆,杨晓宇. 硅酸盐通报. 2017(07)
[2]废弃混凝土用作再生路面的试验研究[J]. 杨俊,李晓峰,相飞飞,陈峻松,胡圣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3)
[3]废弃混凝土试块的再利用研究[J]. 蒋震,李绍鹏,李曦,汪亮. 商品混凝土. 2017 (04)
[4]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影响[J]. 霍洪媛,范程程,陈爱玖,李寒剑,邵冲,霍惠君. 混凝土. 2017(02)
[5]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选研究[J]. 陈晓梅,王文华.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09)
[6]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J]. 于婧,雷实满,梁兴文,刘小军,李林. 建筑材料学报. 2017(04)
[7]混杂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 章文姣,鲍成成,孔祥清,曲艳东,刘华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3)
[8]再生骨料的化学强化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 丁天平,刘冠国,胡玉兵,秦鸿根.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01)
[9]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试验研究[J]. 肖建庄,胡博,丁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10]再生细骨料强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郭远新,李秋义,岳公冰,王晓飞,孔哲. 混凝土. 2015(07)
硕士论文
[1]再生混合混凝土早龄期抗压性能及微观结构试验研究[D]. 龚继豪.广州大学 2017
[2]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研究[D]. 曹瑜斌.青岛理工大学 2016
[3]骨料粒径与纤维长度对钢纤维混凝土断裂性能影响的研究[D]. 陈京钰.郑州大学 2016
[4]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 薛丹丹.延边大学 2015
[5]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分析[D]. 汤文秀.浙江工业大学 2015
[6]再生混凝土基于含浆量配合比设计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贾宗明.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4
[7]等量砂浆法配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收缩及抗冻性能研究[D]. 刘鹏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8]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D]. 芦静夫.广西大学 2013
[9]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 黄秀亮.合肥工业大学 2013
[10]再生粗骨料强化预处理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 翁志英.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8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68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