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屈服L形金属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19:41
针对常规金属阻尼器设计位移较小、抗疲劳性能差和制作安装复杂等不足,基于变截面塑性屈服设计思想提出一种L形金属阻尼器。在初步给出其工作机理及构造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3组不同设计参数的L形钢阻尼器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其滞回规律、耗能能力和抗疲劳特性,分析了各项工作性能指标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L形钢阻尼器能够实现变截面屈服及大位移变形,其滞回曲线呈饱满纺锤形,恢复力退化小,黏滞阻尼系数可稳定在0.5附近,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该阻尼器初始刚度大,可满足结构不同抗震位移设计需求;影响该阻尼器滞回特性及抗疲劳性能的主要参数为L形耗能钢板高度和厚度。本文工作对结构抗震加固和减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L形金属阻尼器的构造与工作机理
2 试验设计及分析
2.1 试件设计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现象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2.4.2 刚度退化分析
2.4.3 耗能性能分析
2.4.4 疲劳性能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J]. 陈云,蒋欢军,刘涛,万志威,鲁正. 工程力学. 2019(03)
[2]O型钢板-高阻尼黏弹性复合型消能器的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J]. 陈云,陈超,蒋欢军,万志威,刘涛. 工程力学. 2019(01)
[3]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J]. 陈云,陈超,刘涛,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04)
[4]环形Q235钢板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陈云,刘涛,蒋欢军,万志威. 建筑结构学报. 2018(11)
[5]S型钢阻尼装置设计与阻尼性能研究[J]. 郝红肖,陈彦北,丁建国,李文斌,张银喜,孔令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7(04)
[6]减震设计与抗震设计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对比[J]. 缪志伟,宋前恩,李爱群. 工程力学. 2016(08)
[7]变截面软钢剪切阻尼器试验研究[J]. 邓开来,潘鹏. 工程力学. 2016(05)
[8]新型编织式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J]. 贾传果,周微,胡鹏飞,王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5)
本文编号:371526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L形金属阻尼器的构造与工作机理
2 试验设计及分析
2.1 试件设计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现象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2.4.2 刚度退化分析
2.4.3 耗能性能分析
2.4.4 疲劳性能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J]. 陈云,蒋欢军,刘涛,万志威,鲁正. 工程力学. 2019(03)
[2]O型钢板-高阻尼黏弹性复合型消能器的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J]. 陈云,陈超,蒋欢军,万志威,刘涛. 工程力学. 2019(01)
[3]分级屈服型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J]. 陈云,陈超,刘涛,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8(04)
[4]环形Q235钢板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陈云,刘涛,蒋欢军,万志威. 建筑结构学报. 2018(11)
[5]S型钢阻尼装置设计与阻尼性能研究[J]. 郝红肖,陈彦北,丁建国,李文斌,张银喜,孔令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7(04)
[6]减震设计与抗震设计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对比[J]. 缪志伟,宋前恩,李爱群. 工程力学. 2016(08)
[7]变截面软钢剪切阻尼器试验研究[J]. 邓开来,潘鹏. 工程力学. 2016(05)
[8]新型编织式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J]. 贾传果,周微,胡鹏飞,王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5)
本文编号:371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71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