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活力模拟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以北海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12 13:41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我国开展了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划定逻辑仍较多聚焦在"规模+形态"的技术框架,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高质量发展、实施评估等要素考虑得较少。基于此,文章通过回溯我国城镇开发边界的内涵及发展演变历程,重点梳理了近十来年各地的实践经验,反思当前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关键要素;从"空间治理、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即从空间关联性各关键环节着手,构建"规模+空间+活力+绩效"等多维度的技术框架,促进地方城镇开发边界的落地实施,塑造边界内高质量空间活力场景。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城镇开发边界的本土探索与技术逻辑
1.1城镇开发边界的发展演变及技术探索
1.1.1城镇开发边界的本土化与修正
1.1.2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三类模式
1.2当前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技术困局
1.2.1划定逻辑较多局限于“规模—形态”的技术框架
1.2.2管控方式难以应对高品质活力空间场景的诉求
1.2.3配套政策尚未匹配边界内空间绩效评估的要求
2基于空间活力模拟的城镇开发边界技术框架
2.1树立“底线管控+场景激励”的双向耦合思维
2.2构建“四维度”空间关联法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2.2.1规模维度:合理规模+弹性预留
2.2.2空间维度:空间结构+边界优化
2.2.3活力维度:活力识别+单元引导
2.2.4绩效维度:空间绩效+实施评估
3北海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活力空间的实施路径
3.1基于空间效益预测城镇合理规模
3.2匹配战略框架与空间关联,优化落实城镇开发边界
3.2.1基于战略结构引领的多情景空间生长模拟
3.2.2基于空间关联性耦合的城镇开发边界优化
3.3识别内部多元活力空间,构筑多元耦合的空间场景单元
3.3.1识别产业、人文、活力等高价值空间
3.3.2面向多元耦合的空间场景功能单元
3.4制定功能单元的引导政策,实施空间绩效与激励机制
3.4.1针对边界内的功能单元,制定区块引导政策
3.4.2创新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绩效与优化机制
4结语
本文编号:374121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引言
1城镇开发边界的本土探索与技术逻辑
1.1城镇开发边界的发展演变及技术探索
1.1.1城镇开发边界的本土化与修正
1.1.2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三类模式
1.2当前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技术困局
1.2.1划定逻辑较多局限于“规模—形态”的技术框架
1.2.2管控方式难以应对高品质活力空间场景的诉求
1.2.3配套政策尚未匹配边界内空间绩效评估的要求
2基于空间活力模拟的城镇开发边界技术框架
2.1树立“底线管控+场景激励”的双向耦合思维
2.2构建“四维度”空间关联法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2.2.1规模维度:合理规模+弹性预留
2.2.2空间维度:空间结构+边界优化
2.2.3活力维度:活力识别+单元引导
2.2.4绩效维度:空间绩效+实施评估
3北海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活力空间的实施路径
3.1基于空间效益预测城镇合理规模
3.2匹配战略框架与空间关联,优化落实城镇开发边界
3.2.1基于战略结构引领的多情景空间生长模拟
3.2.2基于空间关联性耦合的城镇开发边界优化
3.3识别内部多元活力空间,构筑多元耦合的空间场景单元
3.3.1识别产业、人文、活力等高价值空间
3.3.2面向多元耦合的空间场景功能单元
3.4制定功能单元的引导政策,实施空间绩效与激励机制
3.4.1针对边界内的功能单元,制定区块引导政策
3.4.2创新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绩效与优化机制
4结语
本文编号:3741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74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