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经济日益加速发展,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居住在城市中,城市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各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与难点。如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已被提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是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课题。 任何一种新型事物的发展需要一套标准来衡量,在城市的发展模式问题上,曾经提出过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等,随之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加以研究,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详细总结了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 ②在查阅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生态城市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界定环境友好型城市概念,同时指出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③根据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内涵及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给出了综合评价计算模型。 ④最后结合重庆市近几年的环境发展状况,对指标体系加以应用评价。 研究表明,在充分理解环境友好型城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得出环境友好型城市是可持续发展城市和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过渡城市形态,加快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和生态城市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例研究证明,本文提出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环境问题。通过相应的分析能发现城市各环境子系统发展的协调度问题;通过评价环境指标当前值与目标值的差距,可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发展规划来促进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善。因此,该指标体系可作为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一种定量分析模式,能够反映城市目前的整体环境水平,并为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环境 城市 环境友好型城市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3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城市环境问题9
- 1.1.2 城市大气污染及危害9-10
- 1.1.3 城市水体污染及危害10-11
- 1.1.4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及其危害11
- 1.1.5 城市噪声污染及其危害11
- 1.2 课题的提出11-14
- 1.2.1 课题研究内容12-13
-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13-14
- 1.3 国内外环境指标体系现状14-19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4-17
- 1.3.2 国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进展17-19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19-21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1.4.2 论文的创新点20-21
- 2 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基本理论21-31
- 2.1 城市生态学理论21-23
- 2.1.1 城市生态学21
- 2.1.2 城市生态学遵循的基本原理21-23
- 2.2 人类生态学理论23-25
- 2.2.1 人类生态学23-24
- 2.2.2 人类生态学遵循的基本原理24-25
- 2.3 生态伦理学25-26
- 2.3.1 生态善恶观25
- 2.3.2 生态良心25
- 2.3.3 生态正义25-26
- 2.3.4 生态义务26
- 2.4 循环经济学的理论26-28
- 2.4.1 减量化原则27
- 2.4.2 再利用原则27-28
- 2.4.3 资源化原则28
- 2.5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28-31
- 2.5.1 环境承载力理论28-29
- 2.5.2 环境价值论29-30
- 2.5.3 协同发展论30-31
- 3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环境指标体系31-47
- 3.1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由来及内涵31-32
- 3.1.1 环境友好型城市提出31
- 3.1.2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概念31
- 3.1.3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基本特征31-32
- 3.2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32-33
- 3.3 指标因子的确定33
- 3.4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因子标准值的量化33
- 3.5 具体指标及其标准值说明33-41
- 3.5.1 环境质量指标层33-36
- 3.5.2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层36-37
- 3.5.3 社会环境协调指标层37-38
- 3.5.4 经济环境协调指标层38-39
- 3.5.5 自然生态环境层39-40
- 3.5.6 环境建设与管理层40-41
- 3.6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41-44
- 3.6.1 递阶层次的构建41
- 3.6.2 构造判断矩阵41-42
- 3.6.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2-43
- 3.6.4 指标层对于目标层权重的确定43-44
- 3.7 环境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44-47
- 3.7.1 指标因子的无量纲化45
- 3.7.2 综合评价计算模型45
- 3.7.3 评价标准的划定45-47
- 4 重庆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应用评价47-61
- 4.1 重庆市的概况47-49
- 4.1.1 地理位置47
- 4.1.2 地形地貌47
- 4.1.3 气候环境47-48
- 4.1.4 生物资源48
- 4.1.5 矿产资源48-49
- 4.2 环境质量及污染控制状况49-50
- 4.3 社会经济状况50-51
- 4.4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51-52
- 4.5 重庆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应用评价52-59
- 4.5.1 数据整理53-55
- 4.5.2 评价结果与分析55-58
- 4.5.3 综合评价结果58-59
- 4.6 小结59-61
- 5 结论与建议61-63
- 5.1 结论61
- 5.2 建议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两型社会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望杰;洪亮平;章迟;;“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顺圣;基于模糊推理和模式识别的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祝慧娜;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河流环境风险模型及其预警指标体系[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两型社会”建设水平评价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思思;基于改进的TOPSIS模型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丽彩;哈依煤气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估—应急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叶林生;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晓容;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易卫红;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两型”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胡敏红;两型社会建设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唐悦;大连市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梁立坚;娄底市万宝新区建设两型园区的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郝媛;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建设指标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环境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2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