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环梁支撑结构的连续破坏模拟及冗余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坑环梁支撑结构的连续破坏模拟及冗余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的基坑水平支护设计理论是基于构件进行强度设计,没有考虑大面积复杂基坑支护系统的连续破坏问题,对基坑支护体系冗余度的评价方法及冗余度指标等也缺乏针对性研究。以环梁形式的水平支撑体系为典型,设置了不同的环梁支撑平面布置方案,利用离散元软件PFC,通过FISH语言二次开发定义了钢筋混凝土杆件的破坏准则,实现了局部构件破坏时水平支撑结构体系的连续破坏模拟以及整体破坏荷载确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考虑水平支撑设计荷载的冗余度评价指标,并对有、无角撑支撑体系的冗余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同时表明此指标可以更为直观地体现水平支撑体系在局部破坏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继续承担设计荷载而不至于发生连续破坏直至整体破坏,具有更明确的理论与实用意义。针对环梁水平支撑体系的研究还表明,对于要求变形和受力尽量均匀的环梁支撑体系来说,在满足刚度均匀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增加传力路径来提高冗余度尤为重要,否则,不合理地增加传力路径可能反而造成环梁支撑体系的受力和变形更为不利。建议对重要、复杂的基坑水平支撑体系进行冗余度分析及优化,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构件进行重点监测与保护。
【作者单位】: 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关键词】: 基坑 环梁支撑 连续破坏 冗余度 离散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01B02-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732106)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1ZCGYSF00800)
【分类号】:TU470
【正文快照】: 0引言对重要的大型复杂结构而言,一旦发生连续倒塌,后果将极其严重,因此,在结构工程中,对连续倒塌(progressive collapse)模拟及结构的冗余度开展 了大量研究,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1]。Frangopol等总结了冗余度的定量表达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桁架体系及桥梁的冗余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峰;杨大彬;靳卫恒;;K6型单层网壳极限承载力对杆件失效的灵敏度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8期
2 蔡建国;王蜂岚;冯健;张晋;冯飞;;大跨空间结构连续倒塌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3 王海旭;程雪松;郑刚;;土钉支护基坑阳角的冗余度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24期
4 陆新征,江见鲸;世界贸易中心飞机撞击后倒塌过程的仿真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5 黄茂松;王卫东;郑刚;;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6 叶列平;林旭川;曲哲;陆新征;潘鹏;;基于广义结构刚度的构件重要性评价方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运;李国强;;建筑结构抗爆设计研究发展概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2 陆新征;张炎圣;江见鲸;;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破坏模拟[J];爆破;2007年02期
3 王铁;刘立雷;刘伟;;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数值模拟研究[J];爆破;2010年04期
4 王铁;刘立雷;;冷却塔定向爆破拆除及爆破效果有限元数值模拟[J];爆破;2011年01期
5 李海旺;郭可;魏剑伟;秦冬祺;;撞击载荷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响应模型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1期
6 王多智;范峰;支旭东;沈世钊;;冲击荷载下单层球面网壳的失效机理[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7 余德运;杨军;陈大勇;杨忠华;;基于分离式共结点模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11年04期
8 钱稼茹;胡晓斌;;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2期
9 杨明飞;徐赵东;;大跨网壳结构的动力倒塌判别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黄兴淮;徐赵东;杨明飞;;多维地震下大跨网格结构倒塌分析与抗倒塌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宏伟;代学灵;;某焦煤车间钢梁的耐撞性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杨建国;;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3 黄盛楠;陆新征;郑建春;朱伟;;超载导致钢筋混凝土拱桥倒塌的破坏模拟[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4 王蕊;裴畅;;热轧H型钢梁在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参数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5 陆新征;江见鲸;;灾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仿真分析[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智菲;刘超;李海旺;尹德钰;;块体撞击作用下三层网架实验模型的计算分析[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晓斌;钱稼茹;;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与设计方法综述[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晶波;刘阳冰;杨建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地震废墟结构爆炸成型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晶波;刘阳冰;杨建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地震废墟结构爆炸成型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旭川;陆新征;叶列平;;砌体结构的地震倒塌模拟与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钮鹏;碳纤维增强压弯钢构件稳定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池恩安;公路桥梁组合拆除爆破及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万福磊;建筑结构连续性倒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汪明;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结构损伤机理及砌体墙破碎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多智;冲击荷载下网壳结构的失效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传卿;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利;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3年
8 李宏辉;钢筋混凝土立交桥战时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孙建运;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钢骨混凝土柱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底层框架砌体结构地震破坏过程仿真及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吴赵强;非抗震设计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侯耿峰;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延性要求[D];南昌大学;2010年
4 唐能;近断层多维地震激励下串联隔震结构倒塌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永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叶振辉;高耸(高层)建筑物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陈丽森;基于SAP2000的浮石混凝土抗爆动态特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明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落层倒塌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文辉;某五星级宾馆抗连续倒塌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徐公勇;单层球面网壳抗连续倒塌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承茂,刘西拉;结构安全性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2 方召欣;李惠强;潘维强;王玉英;;结构连续坍塌防控的几点新思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刘明;黄茂松;李进军;;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长期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吴怀娜;胡蒙达;许烨霜;沈水龙;;管片局部渗漏对地铁隧道长期沉降的影响规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蔡建鹏;黄茂松;钱建固;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的DCFEM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周小文,濮家骝,包承钢;砂土中隧洞开挖稳定机理及松动土压力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7 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李亮;程绍革;;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1期
8 钱稼茹;胡晓斌;;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2期
9 王明龙;万林海;黄志全;王晓朋;马兴飞;;基于FLAC~(3D)的土钉内力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10 曹正罡;范峰;沈世钊;;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亮;汪洋;;现代结构工程中的连续倒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建设;盾构施工开挖面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叶耀东;软土地区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及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洪军;城市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斌,金伟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冲击破坏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1期
2 李宁;杨博;姜绍飞;;基于构件重要性系数的结构易损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莉丽;张辛;王云;王吉亮;王允;于青春;;非常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性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4 裴觉民,C.Fairhurst;块状岩体中地下洞室的离散元分析[J];水利学报;1990年12期
5 孟刚;;城市线索谈[J];新建筑;1993年04期
6 周健,屈俊童,贾敏才;混凝土框架倒塌全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地震研究;2005年03期
7 王艳丽;王勇;许建聪;伍国军;;节理岩质边坡地下水渗流的离散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蒋明镜;王富周;朱合华;;单粒组密砂剪切带的直剪试验离散元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9 蒋明镜;李秀梅;;双轴压缩试验中砂土剪切带形成的离散元模拟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10 陈棋;寇新建;;间接作用与材料延性对网架结构可靠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闯;刘西拉;;考虑结构体系冗余度的结构形式优化设计[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2 孙国军;陈志华;;空间网格结构的构件重要性识别[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瑞朝;刘军;何翔;;分层岩土介质爆炸效应的三维仿真模拟[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艾有刚;张心平;;基于试验的土力学数值模拟方法[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孟云伟;柴贺军;;颗粒流离散元在滑坡运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张飞;李镜培;;考虑卸载及硬化效应的基坑水土压力计算[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甯尤军;杨军;;DDA在砖砌墙壁拆除爆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唐晓松;;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蒋明镜;李立青;David Harris;;一个描述砂土流动的非常规本构理论[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旭;;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在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工程中的施工[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军;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N];伊犁日报(汉);2006年
2 夏文燕;河海大学成立世界首个“数值流形研究中心”[N];江苏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左琼;基于冗余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评估[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殷黎明;甘肃北山花岗岩节理水力、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肖克强;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体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飞;索杆体系的冗余度及其特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海旭;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冗余度设计理论[D];天津大学;2012年
3 闫东霄;砂土稳态强度试验研究及颗粒流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4 贺浩;基于空间避障的冗余度高空作业车轨迹规划[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霍然;基坑水土压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杜贵首;索杆张力结构的柔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廖彪;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范琢宇;嵌套式高冗余度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刘燕;带暗支撑的高冗余度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王相;结构健康监测中多维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坑环梁支撑结构的连续破坏模拟及冗余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3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