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03:02

  本文关键词: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徽州传统民居自古以来便是徽州地区的典型代表,并以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营建手法,将徽州地区的文化与格调深刻的融入在日常人居环境之中。无论从村落布局、建筑形态结构,还是所呈现出的整体状态,徽州传统民居无不体现着它的适应性与因地制宜,并集中体现了古徽州人的智慧,更是这里成百上千年所孕育出的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扎根古徽州地区,将徽州文化抽象为建筑符号,深刻的印记在民居之上,体现了徽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特征。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组织,其灰空间形态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最能深刻反映建筑各空间的关系。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便是徽州传统民居内部空间中的灰空间。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作为徽州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徽州建筑空间特色与营建风格。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解读,总结出其中深刻的内涵,对其营建特征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而将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营造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并达到指导现代建筑灰空间营建手法的目的。论文通过总结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空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对徽州传统民居的灰空间进行界定,深入解读其构成要素、类型与形制,通过研究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详述灰空间之间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其次,依托徽州古民居准确的测绘数据,将其整理成平面图、剖面图、三维模型,总结灰空间的特征共性,并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解读,从主导整体空间结构、组织布局规整有序、功能复合多样、空间流动可变、气候因地制宜五个角度对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特征进行解析;第三,分析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形态特征,总结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总体原则,并从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等不同方向探索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营建理念及营建手法;最后,重点分析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使前文的理论分析与实际相结合,对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实际应用与延续做出示例。期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和研究,在丰富现代建筑创作手法,弘扬徽州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倡导和谐的人居环境以及引导可持续的建筑技术等方面,为现代城市建筑特色的塑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徽州传统民居 灰空间 空间特征 现代应用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7-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7-19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9
  • 1.4 研究方法19-20
  • 1.4.1 跨学科研究19-20
  • 1.4.2 文献资料与实际调研相结合20
  • 1.4.3 归纳分析与图示语言相结合20
  • 1.4.4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20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20-23
  • 1.5.1 研究内容20-22
  • 1.5.2 研究框架22-23
  • 第二章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形态解读23-42
  • 2.1 研究对象界定23-29
  • 2.1.1 整体空间形态23-25
  • 2.1.2 灰空间的形态25-29
  • 2.2 构成要素29-36
  • 2.2.1 空间的构成29-31
  • 2.2.2 比例和尺度31-33
  • 2.2.3 材质和色彩33-36
  • 2.3 类型与形制36-40
  • 2.3.1 功能空间36-37
  • 2.3.2 交通空间37
  • 2.3.3 内外衔接37-40
  • 2.4 空间组合40-41
  • 2.4.1 序列与节奏40
  • 2.4.2 穿插与渗透40-41
  •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文化解读42-48
  • 3.1 物质环境因素42-45
  • 3.1.1 自然环境对灰空间形态的影响42-44
  • 3.1.2 功能需求对灰空间形态的影响44-45
  • 3.2 徽州文化因素45-47
  • 3.2.1 齐家观念促成灰空间协调统一45
  • 3.2.2 伦理观念制约灰空间等级次序45-46
  • 3.2.3 祭祖观念决定灰空间布局模式46-47
  • 3.2.4 礼制观念限定灰空间使用人群47
  •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营建理念解析48-60
  • 4.1 主导整体空间结构48-50
  • 4.1.1 组织空间结构序列48-49
  • 4.1.2 协调空间分配构成49-50
  • 4.2 组织布局规整有序50-52
  • 4.2.1 平面布局特点50-52
  • 4.2.2 空间等级划分52
  • 4.3 注重功能复合多样52-55
  • 4.3.1 空间属性多样性53-54
  • 4.3.2 使用功能多样性54-55
  • 4.4 引导空间流动可变55-57
  • 4.4.1 流动空间55-56
  • 4.4.2 围合与渗透56-57
  • 4.5 空间环境因地制宜57-59
  • 4.5.1 光线富于变化57-58
  • 4.5.2 空气富于流通58-59
  •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的现代应用60-79
  • 5.1 总体应用原则60-62
  • 5.1.1 满足现代空间设计“人性化”原则60-61
  • 5.1.2 传承徽州传统建筑文化原则61-62
  • 5.2 营建理念延续62-65
  • 5.2.1 公共建筑中的延续62-63
  • 5.2.2 住宅建筑中的延续63-65
  • 5.3 营建手法延伸65-70
  • 5.3.1 引导整体性的空间关系65-67
  • 5.3.2 引导多元化的空间设计67-68
  • 5.3.3 引导可持续的建筑技术68-70
  • 5.4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灰空间分析70-77
  • 5.4.1 入口灰空间70-72
  • 5.4.2 廊道灰空间72-74
  • 5.4.3 中庭灰空间74-75
  • 5.4.4 展厅灰空间75-77
  • 5.4.5 细部灰空间77
  • 本章小结77-7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9-81
  • 6.1 研究总结79-80
  • 6.2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4
  • 附录84-86
  • 致谢86-87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林;深圳罗湖体育馆[J];建筑学报;2004年09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亚伟;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形态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48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0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