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的支撑和支持,高度的产业集聚有助于协调好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参照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修订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选取数据相对比较齐全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城镇化水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6项指标,应用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CR4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综合CR4指标,以及衡量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指标。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牺牲生态环境的倾向;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产业聚集程度的提高会带来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生态城市 主成分分析
【分类号】:X321
【正文快照】: 目前,产业集聚的生态效应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学者对我国目前的产业集聚状况极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冯薇(2008)提出,近几年来,高度密集的产业集聚地区由于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增势强劲,频繁出现了能源全面短缺、土地资源强约束、水质性缺水等突出现象[1];郑季良(20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2 郑季良;;论产业集聚生态效应及其培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4期
3 杨军;赵宇;丁文兴;;抽样调查中缺失数据的插补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05期
4 王天营;沈菊华;;样本数据缺失的灰数补救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5 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满意度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06年06期
6 罗志忠;张丰焰;;主成分分析法在公路网节点重要度指标权重分析中的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6期
7 冯薇;;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鹏;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广州市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2 孙晓松;朱鹏程;;NMAR机制下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Bayesian估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黄倩;王蔚;;层次分析法在电子游戏教育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内省型电子游戏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0期
4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5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李军甫;;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6 许旭;金凤君;刘鹤;;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7 高爽;魏也华;陈雯;赵海霞;;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8 张颖;张文保;管清梅;;基于满意度分析的物理化学实验考核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侯煜X;赵春会;宋向阳;袁洪涛;刘春玲;濮立安;;供水行业2001~2005年管材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城镇供水;2007年06期
10 谢洪伟;许月云;许松涛;张红艳;;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李军甫;;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杨力;宋马林;;农业上市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尹波;师博;;资本结构、代理成本与银行效率[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文姬;光热水因子模型建立及基于ViewGIS的初步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刘晔;人力资本对企业能力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何筱微;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徐大可;中国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冉志红;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敏;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径流预报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书祥;我国体育领域中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实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庆凤;江山市木材工业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姜霞;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孝芳;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大黄NIR光谱解析和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华国栋;常用饮片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建立及识别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正;购物中心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陈志坚;新沙港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郭长林;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罗序斌;“和谐教育”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程大群;建设项目可持续管理理论与实施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郝宁宁;我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崔凤军,杨德福;旅游开发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泰安市实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4期
3 刘伟,朱顺应,张建旭;公路网络节点客观重要度的计算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于法稳,刘永涛;重庆市工业结构与环境、资源灰色关联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5 顾强;;提高产业集群生态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8期
6 贾俊红,包丽华,朱继新,张立新;重要度分析法在区域公路网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7 张晓东,池天河;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8 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9 段晓峰;许学工;;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10 郭旭东;谢俊奇;何挺;;基于斑块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初步分析——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官文;朱宗强;梁凌;魏荣荣;罗介均;徐珊;韦文渊;;桂林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初探[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苏明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年01期
3 张明芳;陈涛;;关于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4 葛竞天;;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城市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8期
5 包陆森,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产业方法在其中的作用[J];产业与环境;2003年S1期
6 魏蒙亮;赵志培;刘斌;赵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城市建设[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2期
7 牛桂敏;;创建生态城市 塑造天津城市品牌[J];城市;2009年10期
8 朱明峰,冯少茹,潘国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张莉华;;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瑛;彭攀;王兴为;;系统论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J];理论月刊;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培;;生态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陈洁燕;;无锡太湖新城·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指标体系探讨[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阳;;关于黄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李志伟;姬巧生;;浅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徐洪喜;曾正云;孙江;;扬州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张建民;;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波;刘永强;;低碳生态城规划实现途径及创新研究——以无锡国家低碳生态城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佩瑾;孙贻超;;天津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跃 张红梅;团代会代表盛赞生态城市建设[N];玉溪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苹;广州市政府代表团来深考察生态城市建设[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万建辉 通讯员 胡建明;低碳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举行[N];长江日报;2010年
4 中共玉溪市委副书记 玉溪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劲松;以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为起点 加快推进玉溪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万李娜;研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N];团结报;2010年
6 记者单宇;南湖生态城2011年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7 记者 康君 实习记者 李春蓉;助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N];雅安日报;2011年
8 记者 康君;助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N];雅安日报;2011年
9 记者 陈军 通讯员 杨仲义;规划专家共议生态城市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西安[N];西安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军芳;生态约束机制下创意产业聚集的组织演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伟新;生态城市建设中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王彦鑫;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莫淑红;西北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基础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崇锋;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彭文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傅明先;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薛一梅;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学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3 冯瀚文;创新视角下重庆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我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涛;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6 张庆彩;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保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张凯军;从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看吉林省生态城市建设[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8 张云;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机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闫娜;伊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规划[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周海燕;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47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