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演进的空间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演进的空间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建设用地 机制 空间识别 城市化 长春市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成为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各界对城市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800~1995年统计资料,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图及规划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平均中心等信息,建立一种在空间上有效识别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简便方法,对研究区1995~2010年不同阶段的城市建设用扩展进行空间识别,计算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强度、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等空间特征量,归纳长春市1995年以来,随城市化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其各类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春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既具有一般规律又具备特殊性,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产业拉动性强、扩张速度快、强度高、空间形态不规则、城市中心迁移方向与建设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开放式交通系统的高密度开发。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机制 空间识别 城市化 长春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62、41301169、4120115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79016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12QN001)资助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和形态演化成为现代人地关系的重要衍生形式之一,通常表现在耕地、林地、园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变,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变化。其时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华;马玲;杨武年;张萍;邵怀勇;夏涛;;应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城市建成区及驱动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2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3 方创琳;祁巍锋;;紧凑城市理念与测度研究进展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
4 韦亚平;赵民;汪劲柏;;紧凑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绩效的测度——“屠能-阿隆索”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5 张利;雷军;李雪梅;高超;曾玮瑶;;1997-2007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6 曹小曙;马林兵;颜廷真;;珠江三角洲交通与土地利用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7 张镱锂,李秀彬,傅小锋,谢高地,郑度;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8 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王黎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9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盛艳;1900年以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10 周国华;贺艳华;;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光明;长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俊浩;邱建;;国外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徐芬明;朱玉碧;郑财贵;;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3 汤进华;;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4 闫志刚;田海川;;徐州城区空间形态变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5 牟凤云;张增祥;;重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7 白淑英;陈灵梅;王莉;李海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8 陈旭;何宽;常强;;GIS和RS支持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9 陈云;朱红梅;罗寅;赵煜明;袁露影;黄河;;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0 张琴;徐亮;刘晨龙;;基于RS和GIS的城市化扩张动态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典型行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琳;石崧;王玲慧;;低碳城市理念及其在上海新城规划中的实践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潘;薛小川;张榜;;城市风貌要素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潘海啸;崔丽娜;;以保持地区活力为导向的街道功能设计研究——以上海苏家屯路改造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杰;;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引导实施评估——以常熟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阙涛;;基于城市复兴理论的滨海港湾复兴规划——以烟台芝罘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3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伟;基于自然进程的城市水空间整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里;基于GIS技术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范娜;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菲;福建省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变异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薛晓坡;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光荣;长沙市郊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慧;农村土地整治产能潜力测算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涛;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栋;张贵军;王宇;尹君;;河北省3个时期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划分及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李培祥;;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土地利用结构演变互动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李红;张重阳;董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聊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韩锦春,董召荣,方西屏,张勇勤,,章达荣;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结构分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潇琦;;建设紧凑新城镇恰逢其时[J];北京房地产;2005年12期
6 刘慧平,陈志军,温良,潘耀忠;城市扩展的土地动态监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覃浩展;南宁市景观生态格局现状与改善途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1期
8 张继贤,庞蕾,高武俊;基于遥感及GIS的精确时空虚拟现实研究[J];测绘科学;2005年02期
9 李天华;马玲;杨武年;张萍;邵怀勇;夏涛;;应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城市建成区及驱动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10 李江,郭庆胜;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红萍;城市用地扩张规律与控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汤江龙;土地利用规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萍;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凌怡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演变的非线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晓宏;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韩艳平;长春市城市用地扩展动力机制及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士s
本文编号:709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0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