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2 21:41

  本文关键词: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性能混凝土 塑性开裂 早期抗裂试验 正交试验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在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中应用日益广泛,选取适宜的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是提高面板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早期抗裂试验,研究了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甘河子面板高性能混凝土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水胶比(A)→粉煤灰掺量(B);水胶比对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有一定影响,粉煤灰掺量对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影响不显著。选取水胶比为0.37,粉煤灰掺量为30%作为推荐配合比,早期抗裂等级为Ⅳ,抗裂等级较好。低水胶比不利于高性能混凝土抵抗塑性开裂,面板混凝土应通过早期抗裂试验完成配合比优选。
【作者单位】: 新疆水利管理总站;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塑性开裂 早期抗裂试验 正交试验
【基金】:新疆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学科项目资助(xjzdxk-2009-10-05)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工程量小、施工便利、安全性能佳、工期短等优点,已成为许多工程首选的坝型[1-3]。对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影响工程质量及大坝安全的关键问题就是面板混凝土裂缝,如何防止和减少面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面板抗裂性,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中的一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建民;;混凝土施工裂缝与控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2 翟超;唐新军;胡全;苏建彪;王文政;;早期养护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超;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的发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丁希平,冯叔瑜,魏伴云;室爆破法采石级配预测[J];爆炸与冲击;1997年04期

3 徐云杉;公伯峡水电站溢洪道坝料开采爆破控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S1期

4 蒋涛,付军;鱼跳面板坝软岩坝料爆破开采与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S1期

5 王瑞骏;吕海东;李炎隆;;混凝土面板极端破坏情况下面板坝渗流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3期

6 谢定松;刘杰;魏迎奇;;高面板堆石坝渗流控制关键技术问题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7 左永振;程展林;丁红顺;姜景山;孔宪勇;;堆石料蠕变试验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8 陆述远,唐新军;一种新坝型——面板胶结堆石坝简介[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9 童书泉;水布垭水利枢纽采用溜井-平洞运输方式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戴妙林,朱岳明,张德龄,王炜,曹瑾;宁波溪口抽水蓄能电站下库面板堆石坝观测资料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君;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与有限元耦合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拉德曼(Radman Ali);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4 贾革续;粗粒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梁军;高面板堆石坝流变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6 方维凤;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流变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7 邓卫东;高填路堤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8 蔡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王瑞骏;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温度应力与干缩应力及渗流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魏松;粗粒料浸水湿化变形特性试验及其数值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娟娟;某水库堆石坝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与安全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海成;砼面板堆石坝止水失效对坝后渗流场影响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魏祖涛;带有多层水平加固结构的中高土石坝坝顶溢洪道泄槽底板稳定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4 彭成;肯斯瓦特面板堆石坝应力应变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9年

5 毛渐;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分区优化及非线性数值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郭超;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实验测定[D];天津大学;2012年

7 邢万鹏;基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安全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阴吉英;面板堆石坝地震动力响应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李湛;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渗透稳定的可靠性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10 高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模糊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建民;;混凝土施工裂缝与控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2 李锋;关于普通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评述[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孔祥勤;论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吉林水利;2004年12期

4 郑慧玲;;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止[J];现代农业;2006年11期

5 李红玉;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4期

6 李明柱;高铭悦;;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J];科技资讯;2006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姬鸿云;低温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杰,何向玲,李瑞景;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煤矿设计;2001年02期

2 薛志成,谭平;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01年05期

3 王海超 ,许岩枫;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陈瑜,张大千,周士琼;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应用现状及其分析[J];粉煤灰;2003年05期

5 刘成国;苗日民;孙祖元;;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郑建岚,罗素蓉,郑翥鹏;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与开裂[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7 刘俊利;;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J];四川建材;2004年03期

8 李杰;任晓丹;杨卫忠;;高性能混凝土双轴受压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05年S2期

9 王素瑞,盖国胜,王敦青,王爱丽,牛萍,翟冠杰;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机理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年02期

10 许雯瑜;曾志兴;;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几点探讨[J];山西建筑;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霞;王小刚;尼书军;;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2 阎培渝;;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现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松伟;张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黄兆龙;刘俊杰;朱惕之;周文宗;;含飞灰及强塑剂高性能混凝土之流变特性[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5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林树根;颜,

本文编号:721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21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