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8-23 17:37

  本文关键词: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 损伤 随机性 随机损伤力学


【摘要】:基于对混凝土构成性质的随机性与受力行为非线性的认识,对混凝土本构关系与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的理论体系。研究发现:混凝土的非线性、随机性及二者的耦合对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有深刻的影响;在细观-宏观以及本构-结构等不同尺度上,随机要素的传递、演化以及在演化过程中的涨落,均需要合理而细致地加以考虑;混凝土在细观层次的随机性直接影响结构的动力灾变行为。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的发展和完善,为实现基于可靠性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控制提供了基础。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混凝土 损伤 随机性 随机损伤力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512611203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91315301)
【分类号】:TU528.0
【正文快照】: 0引言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作为一种主导性建筑材料,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010年,我国的水泥产量已达到18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一半以上,可以生产约50亿立方米混凝土。由于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重大工程结构的灾难性破坏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李杰;任晓丹;;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J];力学进展;2010年03期

3 李杰;任晓丹;黄桥平;;混凝土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关系[J];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李杰,张其云;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5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的初步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6 李奎明;李杰;;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非线性随机演化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杰,吴建营;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Ⅰ:基本公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8 李杰;任晓丹;杨卫忠;;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杰;杨卫忠;;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杰;;随机动力系统的物理逼近[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忠,王博;基于损伤的混凝土剪切应力—应变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2 王哲;;沿应变路径准静态加载时混凝土的极限状态现象[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刘磊;张运坤;荣辉;;损伤力学理论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技术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4 李杰;彭勇波;陈建兵;;随机动力系统最优控制准则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1期

5 林皋;刘军;胡志强;;混凝土损伤类本构关系研究现状与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7 潘华;邱洪兴;;基于损伤力学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政,巴恒静,张玉珍;高贝利特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9 江阿兰;赵颖华;张力伟;;混凝土缺陷损伤声发射技术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7期

10 吴建营;李杰;;反映阻尼影响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工程力学;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全平;周早生;张拥兵;孙桂娟;牛小玲;;分段双帽盖低抗拉混凝土本构模型[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杰;阎启;;结构随机动力激励的物理模型——以脉动风速为例[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吴志根;刘国华;;损伤混凝土的非线性动力方程数值研究[A];2010振动与噪声测试峰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军;刘汉龙;陈亮;;冲击载荷下脆性材料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由红;洪明;;基于Monte Carlo法结构随机损伤有限元动力特性研究[A];2005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杜修力;王阳;路德春;;水泥砂浆材料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李龙;肖建庄;;再生骨料混凝土动力特性的探讨[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建兵;李杰;;结构随机动力反应与可靠度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研究进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9 丁永君;付春兵;;关于剪力墙连梁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忠明;基于非局部增强梯度模型的混凝土断裂损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万福磊;建筑结构连续性倒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曹吉星;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肖前慧;冻融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正;复杂受力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损伤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7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敏;材料的率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余学芳;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有限元模拟[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向天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箱型连续梁结构行为的非线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兵权;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胡乐生;基于细观模型的混凝土开裂过程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秦鑫;各种应力状态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言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成因与控制[D];西华大学;2011年

5 赵绩枫;一种新型动能弹侵彻混凝土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6 周名军;基于碱—铝硅酸盐胶凝材料的新型轻骨料混凝土细观损伤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曹文文;砌体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毛晓光;双排式—小直径钻孔抗滑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书芳;超载运营下在役RC桥梁疲劳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郝津津;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时胜,王道荣;冲击载荷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2 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极值概率密度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3 李杰;艾晓秋;;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4 肖诗云,林皋,王哲,逯静洲;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特性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李杰,张琳琳;脉动风速功率谱与随机Fourier幅值谱的关系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7 吴建营;李杰;;反映阻尼影响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工程力学;2006年11期

8 李兆霞;一个综合模糊裂纹和损伤的混凝土应变软化本构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1995年01期

9 白以龙,柯孚久,夏蒙棼;固体中微裂纹系统统计演化的基本描述[J];力学学报;1991年03期

10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业明;;混凝土防霉菌及杀菌防霉剂[J];化学建材;1990年06期

2 贺福厚;;试论大体积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3 王顺良;;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计算及应用[J];江苏冶金;2008年04期

4 莫达;;浅谈混凝土施工中的几个误区[J];柳钢科技;2008年03期

5 ;顶推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及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4期

6 郑忠立;邱富荣;;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及其阴极保护[J];材料保护;1991年06期

7 杜清波;彭飞;王军波;;碳纤维在某铁矿选矿厂厂房加固中的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6年03期

8 刘文轩;;钢结构模块选煤厂和混凝土结构传统选煤厂优劣比较分析[J];煤炭工程;2007年02期

9 陈辉;杨彦克;宋登富;;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2008年02期

10 谢建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虬;万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随机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2 胡宇啸;李永奇;;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杜应吉;梁正平;刘大智;;混凝土闸质量检测及其模糊综合评判[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巴恒静;张武满;;混凝土加速渗透试验与寿命预测[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邸小坛;周燕;陶里;王安坤;;混凝土结构诊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6 金贤玉;钱在兹;;混凝土受高温作用的破坏机理[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7 李金玉;邓正刚;曹建国;关遇时;林莉;田军涛;李芳;王爱勤;王志刚;彭涛;蔡梅珠;张秀梅;;混凝土抗冻性的定量化设计[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曹诚;姜义;;滨海地区桥梁混凝土结构抗腐蚀的措施[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9 时蓓玲;吴锋;;FRP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英明;石晶;李黎;尹麟;;厦门花园国际大酒店温差效应计算与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朱祝何;混凝土结构新标准10月1日实施[N];中国质量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柴昕;战略需要随机性智慧[N];淄博日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汪鲁迅 通讯员 冯英明;军港混凝土结构延寿技术获突破[N];解放军报;2008年

4 古思一;浅析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N];广东建设报;2000年

5 钟维庭 章崇志;重视抓好随机性法纪教育[N];人民武警;2005年

6 郭关朝 张洪滨;砼外保护至关重要涂料成膜首当其冲[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徐有邻;我国混凝土结构规范中钢筋的优化选择[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冯海波;让建筑“长得”更坚固[N];广东科技报;2009年

9 雷家殨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适时蜕变 化蛹为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新技术让高楼大厦安全挺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兴国;应力作用下碳钢在混凝土环境中的腐蚀与钝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类淑河;风浪破碎的随机性、非线性和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吴银亮;石膏质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对隧道混凝土结构危害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许晨;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电化学表征与相关检/监测技术[D];浙江大学;2012年

5 伍颖;基于红外成像的混凝土结构完整性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周锡武;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绪杰;用巨型框架结构套建增层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向家琳;考虑介质随机性和非均匀性的波动问题边界元法[D];清华大学;1994年

9 张娟霞;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陈志德;不经意传输协议[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超;利用压电智能骨料对混凝土结构的湿度与腐蚀监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黄耿东;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纪胜敏;混凝土结构收缩应力计算与试验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4 代慧娟;大型火电厂主厂房混凝土结构温变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大明;深圳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颜允礼;基于环境作用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级划分[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良慧;建筑房屋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经济比较[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敏杰;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高耐久性防护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王路平;基于ANSYS的混凝土结构碳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董雪焕;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26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26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