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22:14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工程 地下洞室群 安全评价 动态预警 物联网 强度折减法


【摘要】: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实时准确评价工程安全并及时预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引入物联网技术,搭建施工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洞室群内外部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与传输。基于强度折减的思想,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提出基于实时数值仿真的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围岩劣化损伤折减计算方法,给出施工期任意施工状态下的围岩变形动态预警指标及标准。通过混合使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合成算子,提出基于实测性态的地下洞室群安全性实时综合评价与预警方法。发生警情后,基于实时的洞室群交通拓扑网络为每个施工人员提供最佳疏散路径,并通过物联网信息传输平台即时发送至手持PDA。最后,基于Python+VB.net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安全实时评价与动态预警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动态安全预警及应急疏散指挥调度,为工程及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地下工程 地下洞室群 安全评价 动态预警 物联网 强度折减法
【分类号】:TU94
【正文快照】: 一[1]。由于是在地下施工,会受各种复杂天然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加之地下洞室群施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围岩变形等参数随着施工的推进而表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单一的极限预警指标无法满足动态预警的需求。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洞室群内外基本处于相互信息脱离的状态,不仅不利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伟;谌文武;韩文峰;;浅埋红层软岩隧洞围岩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2 原羿,苏鸿根;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年06期

3 贺勇,姜晨光,崔专,盖全芳;基坑工程表观监测与安全预警问题的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4期

4 路坦;王志斌;张记龙;田二明;李晓;孙立新;;基于zigbee的煤矿安全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J];煤矿安全;2009年11期

5 撒文奇;张社荣;杜成波;王高辉;;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实时仿真[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张社荣;撒文奇;庞博慧;王超;;考虑预警时间的智能化洪灾疏散路径选择与可视化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1期

7 谢和平,鞠杨,黎立云;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8 肖明;地下洞室施工开挖三维动态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9 张传庆;周辉;冯夏庭;;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10 张振华;冯夏庭;周辉;张传庆;崔强;;基于设计安全系数及破坏模式的边坡开挖过程动态变形监测预警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沈卓君;;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3 郭万春;陈桂芬;宫鹤;刘洪岩;;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2期

4 吕鑫;王忠;;ZigBee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许江,汤明德,陈萍;地下空间开挖与高层建筑基础相互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6 王辉;陈剑平;邱道宏;阙金声;;洞室围岩压力预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7 赵旭峰;王春苗;;厦门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段动态施工过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8 朱苦竹;庄宁;;不良地质条件下调压井施工期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9 孙光中;王国际;郭军杰;尧军;;采动影响下巷道群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刘小伟;谌文武;刘高;韩文峰;;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预留变形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俊能;刘干斌;;宁波地区深基坑工程施工预警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2 高成雷;于炳炎;李文江;;广州地铁客新区间隧道施工过程计算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张立松;闫相祯;杨秀娟;杨恒林;王欣;;基于破坏接近度的煤岩破碎分级预测方法[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昊;;面向电子智能服装的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玉成;胡伍生;吴栋;;神经网络应用于大坝安全度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韩江洪;宋颂;冯琳;魏振春;;基于zigbee的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夕健;宋争艳;费烨;;基于ZigBee技术的塔机群控无线通信系统[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新技术应用[A];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C];2010年

9 杨强;刘耀儒;常强;冷旷代;周维垣;杨若琼;;结构变形稳定与控制理论及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10 兰西柱;陈炜;;基于ZigBee的高压开关柜无线测温系统的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正军;基于最小耗能原理水力压裂裂缝启裂及扩展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通阳;基于ABAQUS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应力应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许俊杰;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状态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定江;基于ZigBee的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孟晓凤;基于FLAC~(3D)的水工结构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安全评价案例[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冰冰;城市路灯智能监控与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跃其;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昕;基于ZigBee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主控中心的软件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学君;基于ZigBee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主控中心的硬件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曾洁琼;ZigBee网络研究及其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郝志强;基于有限元的响应面法在重力坝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震;赵湛;郭鹏;张玉国;;基于RSSI测距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2 姜晨光;盖玉松;黄家兴;李振峰;;建筑倾斜监测方法的改进[J];测绘技术装备;2001年03期

3 姜晨光;建筑地基沉陷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J];城市勘测;1998年04期

4 王仁,何国琦,殷有泉,蔡永恩;华北地区地震迁移规律的数学模拟[J];地震学报;1980年01期

5 孙佩刚;赵海;罗玎玎;张晓丹;尹震宇;;智能空间中RSSI定位问题研究[J];电子学报;2007年07期

6 侯燕;贾艾晨;;基于ArcEngine洪灾避难路径选择可视化方法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7 冯启言,韩宝平,隋旺华;鲁西南地区红层软岩水岩作用特征与工程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8 程强,寇小兵,黄绍槟,周永江;中国红层的分布及地质环境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9 凌荣华,陈月娥;塑性应变与塑性应变率意义下的滑坡判据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4期

10 贺可强,李显忠;大型堆积层滑坡剪出口形成的力学条件与综合位移力学判据[J];工程勘察;199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书岭;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敏;盛谦;朱泽奇;张占荣;;深度衰减效应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强震响应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0期

2 李仲奎,卢达溶,洪亮,刘军;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隐蔽开挖模拟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3 汪易森;刘斯宏;;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的施工预测解析与信息化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3期

4 张巍;肖明;范国邦;;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应力-损伤-渗流耦合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5 张玉敏;盛谦;张勇慧;朱泽奇;;高山峡谷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非平稳人工地震动拟合[J];岩土力学;2009年S1期

6 张玉敏;盛谦;朱泽奇;杨继华;;地震作用下大型地下洞室群位移特征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7 崔臻;盛谦;冷先伦;朱泽奇;张玉敏;杨继华;;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研究综述[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尹晓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合理布置及围岩稳定研究》专题所属子题通过验收[J];水电站设计;2000年01期

9 张玉敏;孙丽梅;朱泽奇;;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水平加速度传播特征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2年01期

10 ;山东大学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杝建林;;,

本文编号:738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38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3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