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近场地震下考虑桩-土-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拟动力试验

发布时间:2017-08-29 05:10

  本文关键词:近场地震下考虑桩-土-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拟动力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桩-土相互作用 反演 子结构 拟动力试验 近场地震 框架结构


【摘要】: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整个结构体系模型,在土槽实验室模拟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由于下部结构的不可控性和土体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反演分析识别下部结构的动力反应。试验中通过传感器有效的获取下部结构状态信息,确定桩-土工作状态,运用子结构的概念完成整个结构体系的拟动力试验。利用实验室大型土槽,设计一个以钢管桩为基础的8层框架结构,探讨脉冲型地震和常规地震下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反应。通过对比结构的破坏形态、底层的位移时程曲线和滞回曲线得到: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远远大于常规地震下的反应;高强度的速度脉冲将引起结构产生更大的残余变形,同时结构有更高的位移需求。分离出基础引起的结构变形,基础的转角将大大增加结构的顶点位移,并且近场地震放大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关键词】桩-土相互作用 反演 子结构 拟动力试验 近场地震 框架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75)
【分类号】:TU311.3;TU435
【正文快照】: 引言我国许多大城市位于断层附近或地震带中,震害表明,位于地震活动区或地震断裂带的高层建筑可能受到来自近场地震的严重危害[1]。目前美国UBC97规范和日本的标准建筑法对近场地震动的增强作用进行了考虑[2-4],而我国的抗震规范对工程结构如何加强设防以及计算分析方面都考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京哲,朱f^;近场地震速度脉冲下的反应谱加速度敏感区[J];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06期

2 徐伟,王静爱,史培军,周俊华;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1期

3 易伟建;张冰;;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损伤机理[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2期

4 易伟建;马会杰;;近场地震下已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Snow Disaster Based on Traffic System:A Case Study of Chenzhou City in Hunan Province,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9年02期

2 刘毅;吴绍洪;徐中春;戴尔阜;;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分级方法论探研——以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3 史培军;杜鹃;冀萌新;刘婧;王静爱;;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英文)[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4 韦韬;赵凤新;张郁山;;近断层速度脉冲的地震动特性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6期

5 毛国敏;顾建华;吴新燕;;地震灾害的分类和分级方法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4期

6 翟长海;张林春;李爽;谢礼立;;近场地震动对大跨刚构桥影响的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高学奎;朱f^;李辉;;近场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3期

8 杨芳;;水泥土小应变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4期

9 胡善风;王金莲;周晨峰;张俊香;;黄山风景区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J];地理研究;2013年10期

10 宿金成;王幼清;;风荷载作用下的土-结构动力特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静爱;毛佳;陈静;易湘生;刘珍;夏梦莹;;基于中国人口承灾体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夏青;张又天;;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策略中的综合安全探析——以海口市五公祠保护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海燕;基于位移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与结构抗震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李明;近断层地震动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梁伟盛;腋撑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理论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贺秋梅;地震动的速度脉冲对结构反应及结构减隔震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8 李悦;强震作用下动水压力对深水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浩;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曾辉;交流液压隔震装置的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高杰;速度脉冲强震作用下竖向不规则RC框架结构易损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褚延涵;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与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鲍敏;近断层脉冲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蒋丽飞;铁路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5 裴宗星;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郑巧玲;近场地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谢春;近场地震下钢筋混凝土方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飞;城市地震危害性模糊评价及地震损失预测评估[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菊辉;基于数值模拟的规则梁桥墩柱的地震易损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10 王丹;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及概率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鑫,朱f^;近场地震的速度脉冲效应及简化冲击回归公式的检验[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尹之潜;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3 张敏政;;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的房屋震害[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4 邓起东;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J];地震地质;2002年04期

5 方盛明,张先康,刘保金,徐锡伟,白登海,姬继法;探测大城市活断层的地球物理方法[J];地震地质;2002年04期

6 陈棋福,陈凌;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据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J];地震学报;1997年06期

7 杨挺;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02年02期

8 张晓梅,王小平;城市地震灾害及防御对策浅析[J];高原地震;2001年04期

9 薛彦涛;徐培福;肖从真;徐自国;;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建筑科学;2005年06期

10 陈棋福,陈鈏,陈凌,刘杰,李闽峰;全球地震灾害预测[J];科学通报;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韬;近断层速度脉冲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国山;吴斌;;等效力控制方法在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2 唐兴荣;拟动力试验中几种数值积分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田石柱;蔡新江;;远程协同结构试验方法研究与发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4 张楚汉;;第11届欧洲地震工程会议概况与顺访纪实[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2期

5 李杰;地震工程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进展(续)[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2期

6 王其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行为的能量试验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栋;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轶;结构拟动力试验网络化和振动台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51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51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