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站点间媒介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9:44

  本文关键词: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站点间媒介空间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综合体 轨道交通 媒介空间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口的逐渐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气候环境的变化、交通的拥堵,资源的匮乏的现象亟待解决。现在,方便、舒适、高效的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可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弊病,同时,土地集约化促使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应运而生,使两者之间紧密联系,连接的“桥梁”即是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站点间的“媒介空间”。本论文分为六个章节,1、2两章是基础及背景研究,3、4、5三章为本论文的核心,6章是结语,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二章是媒介空间的相关概念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媒介空间既往研究和发展概况;然后并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辨析;最后介绍媒介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及其在设计中应用;第三章是媒介空间设计要素的研究,包括媒介空间的构成与空间特性研究,空间形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空间功能研究,空间流线研究。本章是媒介空间的调研及设计工作的基础研究。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之一,主要是对调研工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搜集有关媒介空间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国商业综合体特别是选定的调研对象与轨道交通的接驳进行深度分析,包括空间组合、交通流线、功能业态与物理环境的特点,以及现状和问题,试图找出媒介空间与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其优点加以继承,为媒介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之一,主要是根据第四章的调研工作对媒介空间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媒介空间的空间组合、交通流线、功能拓展与景观环境如何进行设计。首先为后文的设计策略的提出制定了相应的设计原则,然后,分别论述了空间组合、交通流线、功能拓展、景观环境的相关设计要素,指导今后的设计实践。第六章是本论文的案例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对媒介空间设计策略来进行空间、流线、功能与景观上的改造,为上文的理论基础提供实际依据。第七章为结语,对上面六个章节进行再次的梳理总结,强化已得出结论、观点。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 轨道交通 媒介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5
  • 1 绪论15-27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15-17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1.3 研究目的17
  • 1.2 研究对象界定17-18
  • 1.2.1 研究本体界定17-18
  • 1.2.2 研究地域界定18
  • 1.2.3 空间范围界定18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9-2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21-25
  • 1.4 研究内容25
  • 1.5 研究方法25-26
  • 1.5.1 文献查询法25
  • 1.5.2 实地调研法25
  • 1.5.3 系统分析法25
  • 1.5.4 对比归纳法25-26
  • 1.5.5 图解分析法26
  • 1.6 论文框架26-27
  • 2 媒介空间的相关概念理论27-41
  • 2.1 既往研究和发展概况27-29
  • 2.1.1 我国商业模式的发展分析27-28
  • 2.1.2 地铁上盖物业发展现状28-29
  • 2.2 相关概念解释及概述29-35
  • 2.2.1 商业综合体29-30
  • 2.2.2 轨道交通30-32
  • 2.2.3 媒介空间32
  • 2.2.4 各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32-35
  • 2.3 相关理论及其应用35-38
  • 2.3.1 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TOD)理论35-36
  • 2.3.2 城市触媒理论36-37
  • 2.3.3 环境认知理论37-38
  • 2.4 本章小结38-40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40-41
  • 3 媒介空间的设计要素研究41-67
  • 3.1 媒介空间的构成与空间特性41-47
  • 3.1.1 媒介空间的构成研究41-42
  • 3.1.2 媒介空间的空间特性42-47
  • 3.2 空间形式及影响因素研究47-60
  • 3.2.1 按功能分类47-51
  • 3.2.2 按接驳位置分类51-53
  • 3.2.3 按接驳层面分类53-55
  • 3.2.4 按平面形状分类55-58
  • 3.2.5 按接口数量分类58-60
  • 3.3 空间功能研究60-63
  • 3.3.1 交通整合功能60-61
  • 3.3.2 城市步行功能61
  • 3.3.3 关联功能61-63
  • 3.3.4 拓展功能63
  • 3.4 空间流线研究63-64
  • 3.5 本章小结64-66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66-67
  • 4 “媒介空间”的调研及分析总结67-99
  • 4.1 媒介空间调研相关问题预研究67-72
  • 4.1.1 调研目的67
  • 4.1.2 调研内容67-68
  • 4.1.3 调研方法68
  • 4.1.4 调研对象及其相关信息68-72
  • 4.2 “媒介空间”调研分析72-94
  • 4.2.1 “媒介空间”空间组合调研72-78
  • 4.2.2 “媒介空间”交通流线调研78-90
  • 4.2.3 “媒介空间”功能业态调研90-92
  • 4.2.4 “媒介空间”物理环境调研92-94
  • 4.3 “媒介空间”相关问题的分析总结94-96
  • 4.3.1 商业综合体设计与轨道交通建设的脱节94-95
  • 4.3.2 空间可达性方面95
  • 4.3.3 形式与功能方面95
  • 4.3.4 交通流线方面95-96
  • 4.3.5 物理环境方面96
  • 4.4 本章小结96-98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98-99
  • 5 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站点间“媒介空间”设计99-135
  • 5.1 “媒介空间”的设计原则99-100
  • 5.1.1 空间多样性原则99
  • 5.1.2 空间适应性原则99-100
  • 5.1.3 空间整体性原则100
  • 5.1.4 空间生态性原则100
  • 5.2 空间组合设计策略100-116
  • 5.2.1 平面组合与流线设计102-110
  • 5.2.2 竖向组合与流线设计110-115
  • 5.2.3 小结115-116
  • 5.3 交通流线设计策略116-123
  • 5.3.1 合理设置亚空间116-117
  • 5.3.2 磁点引流策略117-120
  • 5.3.3 流线的空间尺度120-122
  • 5.3.4 小结122-123
  • 5.4 功能拓展设计策略123-129
  • 5.4.1 商业功能的配置123-128
  • 5.4.2 其他功能设计128-129
  • 5.4.3 小结129
  • 5.5 景观环境设计策略129-133
  • 5.5.1 信息传递130
  • 5.5.2 空间活力提升130-131
  • 5.5.3 光环境优化131
  • 5.5.4 界面效果的优化131-133
  • 5.6 本章小结133-134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134-135
  • 6 基于“媒介空间”的实践研究135-149
  • 6.1 英利国际广场接驳设计135-141
  • 6.1.1 案例概况135-137
  • 6.1.2 案例设计137-139
  • 6.1.3 小结139-141
  • 6.2 龙湖时代天街接驳改造141-147
  • 6.2.1 案例概况141-143
  • 6.2.2 空间组合与交通流线设计143-147
  • 6.2.3 功能拓展设计147
  • 6.3 本章小结147-149
  • 7 结语149-151
  • 致谢151-153
  • 参考文献153-157
  • 附录157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57
  • B. 调研范围分布及调研时间1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宇雷;李橘云;徐一平;隋晓波;;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经验及对广州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4期

2 项芹;程亮;成志军;;新城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形成与特征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8期

3 程姝菲;黄星程;;简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经济溢出效应[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年06期

4 唐淑慧;陆元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控制与引导规划研究——以常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周边地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年12期

5 刘惠敏,刘伟华;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构建及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橘云;;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分级体系探讨[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10期

7 阮莹;吉霖;欧阳长城;隋晓波;;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设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4期

8 肖慧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联合开发初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2期

9 郑文含;;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开发强度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10 王洪章;;哈医大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范围的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文含;;分类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毛程远;裴玉龙;;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布局模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谭啸;刘倩男;王宇宁;;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4 郭大奇;高峰;李晓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模式研究——以沈阳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5 何承;顾承华;裘炜毅;陈明威;;基于手机技术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客流特征分析研究[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意亮 王燕;对话沟通远胜一纸回复[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记者 简工博 实习生 袁博;轨交首次“跳站”分流明显[N];解放日报;2010年

3 杨烨 方培;扒窃拎包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近四成[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记者 浦美玲;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移植部分树木[N];云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伯源 黄观平;9月底前明确站点周边土地储备[N];东莞日报;2011年

6 记者 童曙泉;每月22日拟定文明出行日[N];北京日报;2011年

7 记者 刘扬;每站至少设两部无障碍直梯[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陶健 通讯员  吕高生;上海平均两天“整编”一条公交线[N];解放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烨 通讯员 吴艺;上海将新增4000余个110报警定位标识[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顾一琼;打造“生态商务” 开发“上盖经济”[N];文汇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兰;基于TOD理念的昆明首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万川源;城镇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换乘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静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利用效益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煜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调查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孙守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高阳;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李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陈刚;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平衡的接驳公交线网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曾渝京;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影响域空间安全与城市设计策略[D];重庆大学;2016年

10 朱家骅;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站点间媒介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7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67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