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2:06

  本文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边缘区 湿地 景观 规划 设计


【摘要】:中国近30多年的“城镇化”,实际上是个以空间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不可避免的向农村索要土地,并呈现无序扩张的态势。因此,兼具城市和乡村双重特征的城乡边缘区,因其城乡杂糅、人工与自然交错等特征成为空间变化最为剧烈、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面对当下,存在着大量的农田、水系、湿地、山脉等用地类型的边缘区对于缓解城乡二元矛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针对城市边缘区展开相关实践的分析及理论的研究,对于缓解诸多“城市病”,构建城乡绿色生态网络,提升城镇空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城市边缘区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其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内容,遵循生态优先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探讨,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大部分。论文对“城市边缘区”及“湿地”的概念进行界定,分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的同时,首先厘清了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典型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总结分析了已建成项目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的规划策略和设计手段,对其规划原则、规划策略、设计方法及技术手段进行论述;其次以郫县环城生态区绕城两侧500米绿地湿地为依托,在实践中探讨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所涉及的策略、手段等;最后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对比,总结实践案例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城市边缘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此区域的湿地景观不仅具有资源多样性,还具有生态脆弱性、功能复合性及动态变化性。第二,其所承担的复杂的功能造就了复杂的生态网络格局,在进行规划设计中,既要遵循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优先外,还要注重对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第三,在对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对建设目标从区域层面、生态层面、规划层面及文化层面进行综合考量,针对区域内部的农业、休闲产业提出产业调整的建议,将经济产业与生态产业进行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边缘区湿地景观。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湿地 景观 规划 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城市扩张产生诸多城市问题10-11
  • 1.1.2 城市边缘区引发人们的关注11-12
  • 1.1.3 解决城市问题的新契机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现存问题分析13-19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15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5-18
  • 1.3.3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目前所面临的问题18-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0
  • 1.4.1 研究内容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研究框架20-22
  • 2 基础理论与相关案例研究22-44
  • 2.1 概念解析22-29
  • 2.1.1 城市边缘区22-26
  • 2.1.2 湿地景观26-28
  • 2.1.3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28-29
  • 2.2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研究29-34
  • 2.2.1 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应用29-32
  • 2.2.2 景观规划相关理论的应用32-34
  • 2.3 相关案例研究34-40
  • 2.3.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34-37
  • 2.3.2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37-39
  • 2.3.3 新加坡双溪布格湿地保护区39-40
  • 2.4 总结与借鉴40-44
  • 3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策略44-56
  • 3.1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设计原则44-45
  • 3.1.1 城乡协调44
  • 3.1.2 动态持续规划44
  • 3.1.3 生态优先44-45
  • 3.1.4 体现地域性45
  • 3.2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策略45-50
  • 3.2.1 经济产业调整功能转换45-46
  • 3.2.2 合理的功能布局46-47
  • 3.2.3 构建湿地生态网络47-50
  • 3.2.4 延续城乡文化脉络50
  • 3.3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设计方法50-53
  • 3.3.1 自然要素设计50-52
  • 3.3.2 人文要素设计52-53
  • 3.4 相关技术手段53-56
  • 3.4.1 对材料的运用53
  • 3.4.2 岸线的处理53-56
  • 4 城市边缘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探索56-72
  • 4.1 项目概述56-60
  • 4.1.1 项目背景56-57
  • 4.1.2 区位条件57-58
  • 4.1.3 上位规划58-59
  • 4.1.4 现状条件分析59-60
  • 4.1.5 主要问题分析60
  • 4.2 景观规划策略60-64
  • 4.2.1 经济产业调整60-61
  • 4.2.2 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61-63
  • 4.2.3 总体景观结构与功能布局63-64
  • 4.3 景观设计64-69
  • 4.3.1 自然要素设计64-68
  • 4.3.2 人文要素设计68-69
  • 4.4 相关技术手段69-70
  • 4.4.1 可持续技术引入69-70
  • 4.4.2 岸线的处理70
  • 4.5 小结70-72
  • 5 结论72-74
  • 5.1 结论72-73
  • 5.2 局限与不足73-74
  • 致谢74-76
  • 参考文献76-78
  • 附录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兆先;城市边缘区大规模项目开发的策略与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亚;;城市边缘区规划、建设、发展之我见[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7期

3 李默;许大为;;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特性与作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段德罡;曹阳;;城市边缘区存在问题与规划管理政策建议[J];江苏城市规划;2009年11期

5 涂人猛;城市边缘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04期

6 何彬;机遇关注边缘——浅析大型主题活动对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影响[J];规划师;2002年04期

7 瞿伟;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周静,都红玉;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3年10期

9 孙洋,严文复;中国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周静,都红玉;城市边缘区村庄规划初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宾;杨建;;城市边缘区与统筹城乡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赵元;;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及其特征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轩明飞;;“城市边缘区”:中国城市化的软肋[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韩勇;梅昀;;武汉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5 缪杨兵;刘涛;曹广忠;;基于经济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探讨——以北京中心城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吴娟;;上海城市边缘区的开发特征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7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范凌云;;苏锡常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中生态问题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严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间特征——以北京昌平区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峰;;关于城市边界界定问题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江;城市边缘区社会问题及对策[N];乌海日报;2012年

2 曾铁平;城市建设中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秋风;打破城市政府对城市化的垄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月月;在城市边缘,何去何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邵德华;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边缘区空间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魏伟 未闻;大城市的未来在城边[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冯雁军;让城市“精明增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陈玉光;建设大青岛都市圈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N];青岛日报;2012年

9 蔡玉高 李建光 曹盛洁 刘长杰;40个城市争建CBD 符合条件只有13个[N];广东建设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林培;社会形态 城市生活 城市结构[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薛凌;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周捷;大城市边缘区理论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闵捷;农地城市流转特征与时空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高魏;农地城市流转供给与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天勇;我国城市商圈生态演进规律及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乔荣锋;农地城市流转的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黄烈佳;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9 宋敏;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理性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晓云;农地城市流转参与者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杨;武汉市城市边缘区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付柠;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与调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唐乐乐;郑州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及其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张钊;基于产业园区发展背景的成都市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谭昕;基于混合社区模式的城市边缘区居住空间优化策略[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7 徐露;城市绿道规划选线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8 马馨;城市边缘区公交线网设计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黄晨;城市边缘区城乡用地规划控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10 卢梦笛;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9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69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