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规划

发布时间:2017-09-01 04:26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规划


  更多相关文章: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粒度反推法 综合阻力面 转移概率矩阵


【摘要】:本论文以北京市市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年北京市1:10000的土地利用图件对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源、廊道、节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结论对应源、廊道、节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建议。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粒度反推法作为确定生态源地适宜阈值的方法。在对生态阻力面进行构建时,将一些环境中物质能量的流动考虑在内,因而将传统阻力面构建的显性生态阻力面与克里格插值法构建的隐性生态阻力面相互结合,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生态阻力面。对源地进行筛选时,采用了conefor sencinode软件对源地重要性进行排序,并选出了重要性排名靠前的前133块生态斑块作为“源”。在对源地进行分级时,采用了以源地与北京市土地用途分区图相叠加的方法,将北京市12块生态源地分为一、二、三级。并利用2001年及2013年北京市1:10000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图分析源地、廊道及节点的转移概率矩阵,从而得出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优化的可行性大小。结果分析表明:(1)680m为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的最佳粒度,在此情况下,对北京市生态流运行的阻力值最低,此时北京市共有12块生态源地。其中一级源地有4块,二级源地有6块,三级源地有2块。(2)一级生态廊道共三条,林地生态廊道有两条;耕地生态廊道有一条。九条二级生态廊道中,林地生态廊道有六条,草地生态廊道有一条,建设用地生态廊道有两条。三级生态廊道共四十二条。(3)根据节点在北京市中分布的功能位置特点,可得节点四种类型,共96个,其中,耕地类型的节点有20个,林地类型的节点有41个,草地类型的节点有5个,水域类型的节点有3个,建设用地类型的节点有25个,未利用地类型的节点有2个。
【关键词】: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粒度反推法 综合阻力面 转移概率矩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4-17
  • 1.1 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14
  • 1.2 城市化与人口增长关系14-15
  • 1.3 传统城市规划忽视生态安全问题15-16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6-17
  • 1.4.1 研究目的16
  • 1.4.2 研究意义16-17
  • 第二章 研究现状17-29
  • 2.1 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理论17-21
  • 2.2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1-24
  • 2.2.1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国外研究现状22-23
  • 2.2.2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国内研究现状23-24
  • 2.3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24-25
  • 2.3.1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24
  • 2.3.2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特点24-25
  • 2.4 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现状25
  • 2.5 案例分析25-29
  • 2.5.1.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分析25-27
  • 2.5.2.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27-29
  • 第三章 研究方案29-42
  • 3.1 北京市区域概况29-31
  • 3.1.1 地理地貌29
  • 3.1.2 城市发展现状29-30
  • 3.1.3 气候特点30
  • 3.1.4 土地资源利用30
  • 3.1.5 水资源30-31
  • 3.1.6 植物资源31
  • 3.2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法31-40
  • 3.2.1 北京市景观格局确定31-37
  • 3.2.2 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设计37
  • 3.2.3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37
  • 3.2.4 地类合并37-40
  • 3.3 技术路线图40-42
  • 第四章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北京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42-70
  • 4.1 粒度反推法对生态源地的选择42-51
  • 4.1.1 不同粒度下的生态斑块42-44
  • 4.1.2 生态斑块的连通性分析44-51
  • 4.2 生态源地的确定51-57
  • 4.2.1 重要斑块的提取51-52
  • 4.2.2 新增生态源地分布图52-54
  • 4.2.3 生态源地的转移概率和转移概率矩阵54-55
  • 4.2.4 生态源地各类型面积55-57
  • 4.3 生态廊道的确定57-66
  • 4.3.1 生态阻力面的构建57-64
  • 4.3.2 生态廊道的识别64-65
  • 4.3.3 生态廊道的面积65-66
  • 4.4 生态节点的构建66-70
  • 4.4.1 生态节点的构建法66-68
  • 4.4.2 生态节点的面积68-70
  • 第五章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可行性分析70-84
  • 5.1 源地转移概率矩阵70-77
  • 5.1.1 一级源地转化概率矩阵70-75
  • 5.1.2 二级源地转移概率矩阵75-76
  • 5.1.3 三级源地转移概率矩阵76-77
  • 5.2 分级廊道转移概率矩阵77-82
  • 5.2.1 一级廊道转移概率矩阵77-78
  • 5.2.2 二级廊道转移概率矩阵78-79
  • 5.2.3 三级廊道转移概率矩阵79-81
  • 5.2.4 四级廊道转移概率矩阵81-82
  • 5.3 各类节点转移概率矩阵图82-84
  • 第六章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设计84-90
  • 6.1. 北京市源地的优化:84-87
  • 6.1.1 一级源地的优化84-86
  • 6.1.2 二级源地的优化86-87
  • 6.1.3 三级源地的优化87
  • 6.2. 廊道的优化87-89
  • 6.2.1 一级廊道的优化87-88
  • 6.2.2 二级廊道的优化88
  • 6.2.3 三级廊道的优化88-89
  • 6.3. 节点的优化89-90
  • 第七章 结果分析讨论90-94
  • 7.1 结论90-92
  • 7.2 讨论92-94
  • 7.2.1 不足92-93
  • 7.2.2 粒度反推法93
  • 7.2.3 综合生态阻力面构建93
  • 7.2.4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可行性分析93-94
  • 参考文献94-101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101-102
  • 致谢102-103
  • 详细摘要103-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雪娇;李海蓉;管磊;阚瑷珂;;基于MARXAN模型的源的识别方法改进及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26期

2 周锐;苏海龙;钱欣;孙冰;王q,

本文编号:769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69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