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楼板 试验 破坏模式 塑性铰线
【摘要】:对一个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大比例模型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变形特征、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布荷载-挠度曲线近似为两折线,当拼缝之外的裂缝(垂直预应力方向裂缝和斜向裂缝等)出现时,曲线发生明显转折,楼板刚度迅速降低,因此,楼板的开裂荷载应取拼缝之外的裂缝出现时所对应的荷载;楼板开裂前,荷载主要由预应力方向承担,预应力的存在提高了楼板的开裂荷载,但降低了楼板的延性,楼板首次开裂便出现了大量斜裂缝;楼板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和破坏形态具有典型的塑性铰线特征。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极限承载力公式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叠合楼板 试验 破坏模式 塑性铰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179)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K1205229-11)
【分类号】:TU375.2
【正文快照】: 0前言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简称为双向叠合楼板)是传统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创新形式,其主要构成方法是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矩形肋底板(简称预制底板)为永久模板(图1),在板肋预留矩形孔洞中布设横向穿孔钢筋及在底板拼缝处布置折线形抗裂钢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安国;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01期
2 吴方伯;黄海林;陈伟;周绪红;;预制带肋薄板混凝土叠合板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3 曾垂军;吴方伯;刘锡军;徐昌慧;;新型叠合结构体系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科学;2006年04期
4 安海玉;贾莉;丁永君;;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应用[J];建筑结构;2012年12期
5 胡肇滋,钱寅泉;正交构造异性板刚度计算的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清;斜板梁桥的内力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2 胡肇滋,熊家才,钱寅泉,吴宜风;桥跨结构主梁剪力横向分布实用计算[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3 胡春清,吴宜凤;正交异性斜板弯曲问题的样条有限条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4 黎虹;何建;韩冬;赵金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参数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4期
5 胡涛;邱洪兴;张伟伟;;压型钢板-混凝土双向组合板实用计算方法[J];钢结构;2009年12期
6 王其功;;斜T型梁桥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7 郭蓉;王荣霞;赵少伟;;体外预应力植筋复合加固空心板梁抗弯性能试验[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4期
8 刘晓玲;吴方伯;邓利斌;刘彪;;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板弯矩调幅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温凌燕;聂建国;;简支双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弹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8年08期
10 吴方伯;黄海林;陈伟;刘彪;周绪红;;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实用弹性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万庆;;螺旋肋筋预应力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2 胡肇滋;熊家才;钱寅泉;吴宜凤;;桥跨结构主梁剪力横向分布实用计算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胡肇滋;吴宜凤;;箱梁桥跨结构比拟正交构造异性板的刚度计算[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4 周绪红;吴方伯;刘占科;杨文伟;张敬书;;新型装配整体式房屋结构体系[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5 马佳宝;王元清;张延年;石永久;刘明;范新海;;保障性住房装配式承重部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远兵;边支承大跨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双向板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张敬书;预制带肋底板叠合板抗震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振杨;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结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朝阳;深水半潜平台总体强度分析中波浪载荷计算与简化建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赵山;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叠合板结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王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薄板、叠合板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5 谢亮;新型组合楼盖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施浩;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7 沈春祥;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刘成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板、连续叠合板试验研究与技术经济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9 张微伟;PK预应力叠合楼板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赵金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乐工,杨艳春,郭乐宁,赵山;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与底板(实心、空心)受弯承载力相关关系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程翔云 ,汤康恩;形梁翼缘的剪力滞及其有效宽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3 李德荣,周惟,历军;关于预应力砼空心板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结构;1994年03期
4 曾垂军;吴方伯;刘锡军;徐昌慧;;新型叠合结构体系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科学;2006年04期
5 姜忻良;岳建伟;;陶粒叠合层叠合板的承载能力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赵成文,陈洪亮,高连玉,李勇;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叠合板性能研究与工程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周鲲鹏;吴方伯;;四边简支矩形单向预应力双向叠合板的弹性设计方法[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周绪红;张微伟;吴方伯;李定乾;;预应力混凝土四边简支双向叠合板的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汉朝,蒋青青;倒“T”形叠合简支板的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轶;自承式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沈春祥;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胡小刚;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王春平;复合砂浆钢丝网叠合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陈科;大跨度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混凝土空心楼面砌块与预应力空心梁组合楼面结构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3年06期
2 乔虹;魏瑞演;;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内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张继先;;划分两种泵送混凝土的界限[J];混凝土;1992年03期
4 韩建强;李振宝;宋佳;刘春阳;;预应力装配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5期
5 商怀帅;周迎远;李海红;;12m预应力混凝土鱼腹式吊车梁短期荷载试验[J];建筑结构;2010年11期
6 侯建国,贺采旭;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叠合面受力性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93年03期
7 张海霞;朱浮声;李纯;;FRP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5年12期
8 张建文;曹双寅;;预应力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4期
9 孔祥荣;赵顺波;;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污水沉淀池工程的应用[J];OVM通讯;1999年06期
10 楼文娟,吴晓鹏,陈勇,卢旦,蔡颖天,陆少连;现浇预应力空心板梁楼盖现场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方儒;;XM型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的研究和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2 丁永君;吴学辉;杜剑;;单向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大鹏;黄承逵;;预应力碳纤维布材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研究的进展[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志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陈永秀;陆洲导;李刚;;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6 李小周;;预应力混凝土T梁裂缝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7 王绍杰;苏幼坡;;采用夹层板理论推导预应力混凝土夹芯保温屋面板开裂荷载及挠度的解析式[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8 仝为民;;大跨度预应力现浇空心板设计工程实践[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新国;;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板层板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10 房泽民;张维汇;储亚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L04G401图集简介[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小萍;我市首现“绿色”保障房项目[N];南京日报;2011年
2 ;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桩[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N];中国建材报;2008年
4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陶红雨 吴斌成(浙江绍兴);树根桩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6年
6 罗成强(作者单位:贵州省邮政局基建办公室);贵州省邮政局文昌北路综合楼基础设计与施工[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7 同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 张永明;JC/T1004—2006《陶瓷墙地砖填缝剂》标准及试验方法介绍[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曹霁;福建加强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管桩连接接头质量控制[N];中国建设报;2011年
9 ;钢筋的分类和用途[N];中国质量报;2003年
10 ;铝塑复合板幕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报批稿之三)[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剑;CFRP预应力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张格明;预应力内置灌浆方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基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骥夫;GFRP加固砌体墙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徐新生;FRP筋力学性能及其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李富民;氯盐环境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林兵;应力对预应力钢丝断裂性能和腐蚀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赵军卫;预应力锚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压基本问题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许红胜;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的抗震延性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10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P.C.梁静载试验及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蒋亚琼;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及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李瑞鸽;全预应力梁预应力损失的动力检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贾耀东;蒸养高性能混凝土引气若干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王R,
本文编号:780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78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