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农村住宅屋顶隔热降温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地区农村住宅屋顶隔热降温研究
【摘要】:“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三农问题,之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农民在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后,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民对居住室内热环境改善的需求增加,直接导致农村用能结构的变化,农村建筑的运行能耗逐年增长,农村住宅节能势在必行。从经济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本身具有的良好的微环境,被动式技术在农村更易推行。因此,应尽可能利用当地的气候特征,找到适宜于农村的解决途径来降低住宅能耗,同时改善农宅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性来达到使用要求。本文以重庆地区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实地测试、理论分析、模拟计算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隔热屋顶在全夏季气候下的降温节能效果。首先,对重庆地区屋顶现状及农村住宅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建筑类型、围护构造、居住人员状况、能源使用状况、热环境改善措施、屋顶的类型、构造、现有隔热措施等。在此基础上选取三户典型住宅进行热工参数实地测量,分析可得,重庆地区农村住宅普遍存在顶层热环境很恶劣的现象,而屋顶是得热最多的外围护构造,屋顶的热工性能较外墙更差。然后分析了室内热环境受室外气象与建筑围护构造的影响。重庆夏季太阳辐射强,屋顶由于所处位置及其在农村住宅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得热更多,导致农村顶层室内热环境差,而采用空调改善热环境会加大能耗。因此提出采用屋顶隔热措施与适宜的通风结合改善顶层室内热环境的隔热降温方案,并将重庆夏季天气分成全天自然通风、夜间通风、空调降温三种过程。最后,采用模拟软件对屋顶采用遮阳通风、粗放式绿化和满足节能标准的保温措施,分别对夏季三种天气过程的室内降温节能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运行工况(全天自然通风、夜间通风),三种隔热屋顶均能满足屋顶隔热要求及农村住宅室内的可接受热环境要求,其中绿化屋顶隔热效果最好,保温屋顶其次;在空调运行工况(连续空调、间歇空调),保温屋顶隔热节能效果最好,在间歇空调工况,保温层设置在屋顶结构层内侧较设置在外侧更节能。
【关键词】:隔热屋顶 降温 节能 内保温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11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3
- 1 绪论13-21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2 国内外热环境理论研究15-18
- 1.2.1 国外室内热环境及节能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室内热环境研究现状16-18
- 1.2.3 研究现状总结18
- 1.3 研究目的18-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1
- 1.4.1 研究内容19
- 1.4.2 研究方法19-21
- 2 农村住宅屋顶现状调查及热环境测量21-51
- 2.1 农村住宅屋顶现状调研21-29
- 2.1.1 调查方法21-23
- 2.1.2 调查结果23-29
- 2.2 热环境测量29-49
- 2.2.1 典型住宅选取30-31
- 2.2.2 测量内容与方法31-35
- 2.2.3 测量结果与分析35-49
- 2.3 本章小结49-51
- 3 农村住宅屋顶隔热性能分析及优化51-65
- 3.1 屋顶与室内热环境51-54
- 3.1.1 重庆气象51-52
- 3.1.2 屋顶的得热52-54
- 3.2 屋顶与节能54
- 3.3 屋顶热工性能评价54-57
- 3.3.1 隔热性能评价标准55-56
- 3.3.2 屋顶热性能评价56-57
- 3.4 热环境优化节能措施57-63
- 3.4.1 屋顶隔热技术措施58-60
- 3.4.2 通风降温60-63
- 3.5 本章小结63-65
- 4 屋顶降温节能效果模拟分析65-99
- 4.1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65-71
- 4.1.1 软件简介65-66
- 4.1.2 农村既有建筑简介66-67
- 4.1.3 农村既有建筑模型的建立67-68
- 4.1.4 模型的验证68-71
- 4.2 模拟方法71-77
- 4.3 平屋顶模拟结果分析77-94
- 4.3.1 自然通风工况77-79
- 4.3.2 夜间通风工况79-83
- 4.3.3 空调工况83-91
- 4.3.4 汇总91-94
- 4.4 坡屋顶模拟结果分析94-97
- 4.5 本章小结97-99
- 5 农村隔热屋顶设计99-111
- 5.1 绿化屋顶99-103
- 5.2 保温屋顶103-107
- 5.3 架空通风屋顶107-111
- 6 结论与展望111-113
- 6.1 主要结论111-112
- 6.2 研究中的不足与后续工作展望112-113
- 致谢113-115
- 参考文献115-117
- 附录117-119
- A. 重庆农村地区调查问卷117-118
- B. 重庆农村地区屋顶现状调查问卷118-119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中;浅议宿舍楼屋顶隔热方式[J];当代建设;1999年03期
2 方玲;;广州通风隔热屋顶隔热性能实测与思考[J];安徽建筑;2014年01期
3 丁小中;浮盖式蓄水屋顶隔热功效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杨真静;田瀚元;;土壤含湿量对绿化屋顶隔热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年06期
5 韩海涛;杨晚生;;某绿色建筑屋顶隔热构造及热工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6 籍存德;郝瑞珍;陈雄;;夏热冬暖地区屋顶隔热构造措施探讨[J];施工技术;2006年10期
7 曹阳;EPS-S屋顶隔热砖在倒置式屋面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1999年06期
8 黄夏东;屋顶隔热构造的热工性能分析[J];福建建筑;2005年02期
9 钟新权;屋顶隔热防漏重大革新:佛甲草屋顶绿化技术[J];南方建筑;200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昶诗;赵立华;;广州地区种植屋顶隔热性能测试及模拟[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屋顶隔热防水与节能[A];“防水工程与材料”第九届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夏东;;屋顶隔热构造的热工性能分析[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琪曼;重庆地区农村住宅屋顶隔热降温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24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2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