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结构性黄土压缩屈服特性及湿压模型

发布时间:2017-09-11 16:38

  本文关键词:结构性黄土压缩屈服特性及湿压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增湿 压应力 黄土 土的结构性 结构屈服


【摘要】:湿陷性黄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在增湿及侧限压缩应力作用下,其变形特性表现出与一般黏性土不同的特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3种不同初始结构性黄土的侧限压缩试验,对黄土在增湿及压缩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宏观力学特性及其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增湿及侧限压缩应力作用下,黄土的e-lgp曲线分成三段,即平缓状态段、非线性段和线性段;2)原状黄土的压缩曲线与重塑土压缩曲线的变化给出了同一压力下黄土架空排列结构破损后孔隙比的可能变化量;3)原状黄土与饱和黄土压缩曲线的差别揭示了同一压力下黄土颗粒间胶结丧失后结构性黄土孔隙比的可能变化量;4)结构屈服应力与初始含水率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压缩指数与初始含水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作者单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增湿 压应力 黄土 土的结构性 结构屈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20)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B[2012]13号)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黔教合KY字[2013]179)
【分类号】:TU444
【正文快照】: 岩土体在天然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的结构性,与其在外荷载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压硬性和剪胀性一样,是天然岩土材料的一种基本特性。早在20世纪初,Terzaghi就指出了土的结构在评价土的强度和变形时的重要性[1],并提出了微观结构的概念,指出土的结构以蜂窝结构为主。这一时期,Goldschmi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彦鹏;李时宁;;考虑石灰桩膨胀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一种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易珍莲;梁杏;李福民;袁琴;;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特征与压缩系数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3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4 叶昆荣;崔可锐;;安徽膨胀土的微观结构与其工程性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地质;2011年01期

5 王爱生;张洪萍;;浅谈盐渍土和黄土的工程性质和处理方法[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6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7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8 张培森;施建勇;;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常防震;陈宝;朱嵘;;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程展林;吴良平;丁红顺;;粗粒土组构之颗粒运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本构架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柳艳华;黄茂松;;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周建廷;王培勇;周家伍;;基于能量耗散原理的各向同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邵生俊;;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强度特性及弹塑性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秦小光;蔡炳贵;刘东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10 靳春胜;黄孝刚;张立原;袁四化;梁文天;刘东生;;六盘山东西两侧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何永强;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9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10 丁玉琴;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靖;骆亚生;郭鸿;付中原;;不同地区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2 邵生俊;;对“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确定方法”讨论的答复[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3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黄土的变形特性[J];土木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4 党进谦,郝月清;含水量对黄土结构强度的影响[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年02期

5 卞敬玲;高原黄土动力特征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陈宏伟;;关于黄土研究的简要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7 田堪良;马俊;李永红;;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王银梅,韩文峰,谌文武;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与水泥加固黄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1期

9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10 王朝阳;倪万魁;蒲毅彬;;三轴剪切条件下黄土结构特征变化细观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陕西黄土的变形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2 刘祖典;郭增玉;;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类命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张伯平;罗碧玉;;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定量分析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尹金宽;;黄土浸水破坏机理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石坚;李敏;贺建辉;王毅红;;黄土的弹塑性帽盖模型[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楚华栋;裴章勤;马周全;熊志文;魏佳中;;黄土的工程特性、筑路技术和病害处理[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9 王存玉;;某工程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自稳能力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大伟;单变量黄土结构势参数及其与增湿变形系数、振陷系数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夏旺民;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马栋和;黄土公路边坡坡面冲刷的水—土力学耦合机制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姚涛;基于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的黄土变形和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林斌;考虑损伤效应的黄土流变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李宏儒;结构性黄土破损变形发展演化特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何青峰;延安Q_2黄土的力学及流变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刘海松;考虑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的黄土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滨;晋西黄土暗穴成因及其对公路危害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刘晓;类黄土强度软化特性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田堪良;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动力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阎凤翔;太原东山黄土静力与动力性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蒋仓兰;黄土结构损伤及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寇亚飞;压实黄土流变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孙明祥;黄土的结构性及结构强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栗润德;太原东山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9 丁军友;渭南吴田黄土剖面地层CBR值分布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顾光斗;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黄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3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