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状材料临界状态的颗粒级配效应
本文关键词:粒状材料临界状态的颗粒级配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颗粒级配 离散单元法 三轴排水试验 临界状态 粒状材料
【摘要】:采用理想颗粒材料(DEM理想球体)、人工颗粒材料(玻璃球)和天然颗粒材料(Hostun砂),通过数值和室内常规三轴排水试验研究了颗粒材料级配对其应力 应变响应和临界状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载初始条件下(e0=0.574,p0'=400 kPa),随着不均匀系数Cu(d60/d10)的增大,试样在q ε1平面上从剪胀变为剪缩,在εv ε1平面上表现出由应变软化转变为应变硬化的特性。通过不同围压下的三轴排水试验,在e p'和q p'平面上分别对不同级配的颗粒材料集合体绘制了临界状态线,e p'平面随着Cu的增大临界状态线往下偏移,而在q p'平面上临界状态线不随Cu的改变而改变。
【作者单位】: 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土木与力学学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关键词】: 颗粒级配 离散单元法 三轴排水试验 临界状态 粒状材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40024,51161130523) 欧盟玛丽居里行动计划项目(PIAPP-GA-2011-28639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0073120012)
【分类号】:TU4
【正文快照】: 0引言颗粒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堆石坝、碎石路基、铁路道砟等,大部分颗粒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颗粒破碎[1-3],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颗粒破碎往往会进一步引发结构物的大变形严重的甚至导致结构整体失稳[4-5]。通过研究发现,颗粒材料的破碎导致颗粒级配的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汉龙;孙逸飞;杨贵;陈育民;;粗粒料颗粒破碎特性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孙海忠;黄茂松;;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临界状态弹塑性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3 尹振宇;许强;胡伟;;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粒状材料本构研究:进展及发展[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DANO Christophe;;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granular materials considering grain breakage[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8期
2 刘汉龙;孙逸飞;杨贵;陈育民;;粗粒料颗粒破碎特性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王小波;徐文杰;张丙印;丁秀丽;;不破碎颗粒材料三轴数值试验的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6期
4 孙海忠;;基于细观理论的粗粒土剪胀性及本构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5 陈生水;傅中志;韩华强;彭成;;一个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6 胡伟;尹振宇;DANO Christophe;HICHER Pierre-yves;;易破碎粒状材料本构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7 尹振宇;许强;胡伟;;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粒状材料本构研究:进展及发展[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8 孔宪京;刘京茂;邹德高;付猛;;紫坪铺面板坝堆石料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1期
9 徐日庆;畅帅;李雪刚;陆建阳;;基于裂离参量的粒状土颗粒破碎量化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汲云涛;三维微观孔隙结构与岩石变形机制及输运特性[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永胜;粗粒石英砂在围压条件下的破碎特性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华;凌华;蔡正银;;粗颗粒土颗粒破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Generalized non-linear strength theory and transformed stress spac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6期
3 DANO Christophe;;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granular materials considering grain breakage[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8期
4 常俊;陈新民;吕扬;;高应力条件下南京砂破碎特性的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孔德志;张其光;张丙印;孙逊;;人工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蒙进;屈智炯;;高压下冰碛土的颗粒破碎及应力应变关系[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7 柏树田,崔亦昊;堆石的力学性质[J];水力发电学报;1997年03期
8 王永明;董育烦;朱晟;;考虑后期变形影响的高面板堆石坝工作性态[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3期
9 郭庆国;关于粗粒土抗剪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87年05期
10 汪稔,孙吉主;钙质砂不排水性状的损伤-滑移耦合作用分析[J];水利学报;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景富;刘宏;金仁祥;;岩质高陡边坡结构特征及变形特征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年04期
2 林乐肃;;岩体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的特点及比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杨庆,廖国华;峨口铁矿台阶边坡稳定性的离散元分析[J];矿冶工程;1990年04期
4 苗吉军,顾祥林,张伟平,彭斌;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倒塌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5 方瑞良;姚彬;周容;饶居香;韩开洪;刘佳龙;;膨胀剂的颗粒组成对限制膨胀率的影响研究[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8年01期
6 王淑云,鲁晓兵,时忠民;颗粒级配和结构对粉砂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5年07期
7 李鼎;;水泥企业水泥粉体颗粒级配的激光粒度测试与数据分析[J];福建建材;2006年01期
8 王强;吕西林;;离散单元法中数值求解方法的改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9 王曾信;;砂的颗粒级配对水泥砂浆性能的研究[J];中外建筑;2007年05期
10 邱川;;新疆外墙外保温应用中的几点看法[J];建筑节能;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宝坤;;关于膨胀剂颗粒级配对膨胀剂性能的影响[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乃珍;刘翠华;谢敬坦;张立新;雷亚光;;膨胀剂颗粒级配研究[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方瑞良;姚彬;周容;饶居香;韩开洪;刘佳龙;;膨胀剂的颗粒组成与限制膨胀率的关系[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应用——混凝土裂渗控制新技术——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宾;王培铭;康明;;膨胀珍珠岩颗粒级配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栋民;龙俊余;;颗粒级配对膨胀剂性能的影响[A];恭贺游宝坤教授70华诞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韩忠存;张民庆;吴爱凤;施宏峰;;MC型超细水泥特性初探[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唐晓松;郑颖人;董诚;;应用神经网络预估粗颗粒土的渗透系数[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波;张亚明;;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A];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滢;杨静;;复合矿物掺合料颗粒级配对水泥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康明;李建华;;几种矿渣微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研究[A];2007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纳 赵娟;颗粒级配测定水泥细度的重要性[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 孙传胜;水泥的最佳颗粒分布及其评价方法[N];中国建材报;2009年
3 沈广海;“六项创新”托起立人建材创业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胡存国;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N];伊犁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肖华堂;矿渣微粉市场前景广阔竞争激烈[N];中国冶金报;2010年
6 安立俊 王勇斌;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的确定[N];中国建材报;2010年
7 晓阳;提高粉煤灰陶粒利用率 有利循环经济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尤大晋;机制砂在预拌砂浆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探讨[N];中华建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2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3 鲍鹏;可变形离散元法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4 邓国华;真三轴条件下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苏凤环;自组织临界性理论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彭文祥;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分析及耒水小东江电站左岸滑坡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张同生;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的优化匹配[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韬;离散单元法的研究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声立;颗粒级配对砂土静态液化行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吕涛;地下水与地震作用下节理岩体地下洞室围岩力学响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周_g;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框架填充墙裂缝数值模拟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振山;利用沙漠沙制造混凝土骨料[D];天津大学;2010年
6 赵锋雷;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仿真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7 胡艳青;非饱和粘性土基质吸力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叶青青;颗粒级配对α半水石膏水化和强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9 朱崇辉;粗粒土的渗透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巍;粒状体斜面破坏机理及土钉加固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2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3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