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颗粒混合土动力特性参数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轮胎颗粒混合土动力特性参数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土 轮胎碎片 动强度 动弹性模量 等效阻尼比
【摘要】:废旧轮胎碎片颗粒与砂土混合用作路基或挡墙填料、建筑物基础隔震体系等具有质轻、土压力小、减震隔振效果好、耐久性优良、费用低廉的特点。通过室内数字化动三轴试验,重点对比研究了废旧轮胎颗粒含量及围压对混合土及纯砂土动强度、动弹性模量和等效阻尼比等主要动力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围压和动剪应力比条件下,混合土动强度相对纯砂土略有降低(最大降低量约20 kPa,即约8%);所有配比混合土动弹性模量均小于纯砂,且减小效果显著,最大减小量约22 MPa(即约60%);混合土等效阻尼比先随轮胎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又随之减小,临界含量值介于30%~40%之间,混合土等效阻尼比相对纯砂土最大增加量约91%。结果证实,混合土剪切刚度有效降低,可以发挥减震隔振的优势。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混合土 轮胎碎片 动强度 动弹性模量 等效阻尼比
【基金】: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CKWV2013222/K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08197,No.5117816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2FFB00606) 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No.HBKLCIV201208)
【分类号】:TU411.8
【正文快照】: 1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废旧轮胎被称为“世界黑色污染”。将废旧轮胎碎片或颗粒掺拌沥青、水泥、砂土、黏土等作为新型土工材料加以应用,已成为一种理想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式,不仅可缓解环保压力,拓展废弃物处理途径,而且可提供质优价廉的土工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安;冯金荣;;掺入轮胎橡胶颗粒对砂土剪切性状的影响[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尚守平;岁小溪;周志锦;刘方成;熊伟;;橡胶颗粒-砂混合物动剪切模量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3 王勇;王艳丽;;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丽华;孙龙;肖衡林;陈辉;;废旧轮胎条加固岸堤影响分析[J];工业建筑;2013年S1期
2 李丽华;陈辉;肖衡林;孙龙;刘毅;;废旧轮胎颗粒水泥混合土土工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10期
3 张成朋;杨贵;刘汉龙;孙逸飞;;玻璃球动弹性模量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4 王照宇;梅国雄;张振;;废橡胶颗粒-水泥-粉煤灰混合轻质填料三轴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施建波;王晴晴;王梦园;李玉荣;;砂与橡胶粒隔震垫层的地震响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06期
6 吴延辉;李玉荣;施建波;;砂与橡胶粒复合隔震装置分析研究[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7 王静;刘寒冰;吴春利;;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8 胡志平;刘卓华;张志权;许婧伟;严小宝;;橡胶粉对重塑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许婧伟;胡志平;马胜龙;严小宝;刘卓华;;重晶石粉和橡胶粉对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长雨;冻融循环下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力学效应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邱成春;H-V 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的试验及颗粒流分析[D];上海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亮;冻融作用下自愈合特性对风积土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和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2 陈辉;废旧轮胎碎片混合土土工特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3 石海丽;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及土工格栅处治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吴延辉;砂与橡胶粒复合隔震垫层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刚,陈正汉,王权民;厦门市海积粉细砂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2 袁晓铭,孙锐,孙静,孟上九,石兆吉;常规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3 尚守平;卢华喜;任慧;李刚;;动荷载作用下土阻尼比的试验对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2期
4 王艳丽;饶锡保;潘家军;王勇;;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动孔压演化特性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5 周健;杨永香;贾敏才;吴峰;;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液化特性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9年10期
6 王建华,要明伦;循环应变下饱和砂(粉)土衰化动力特性研究[J];水利学报;1997年07期
7 陈国兴,刘雪珠;南京及邻近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8期
8 尚守平;卢华喜;任慧;李刚;;粉质粘土动剪切模量的试验对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朱建群;孔令伟;钟方杰;;粉粒含量对砂土强度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丽;胡勇;;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吴怀忠;王汝恒;刘汉峰;郭文;初文荣;;围压和固结应力比对砂卵石土动力特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陈义民;潘殿琦;;冻土动力学性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利国;骆亚生;李焱;王志杰;;初始应力条件对压实黄土动强度影响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5 高志华;石坚;张淑娟;罗丽娟;;高含冰量冻土动强度和残余应变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6期
6 宋日英;陈宇;黄志全;;黄土边坡土动强度研究与发展现状[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7 陈能远;骆亚生;董雷;;掺土粉煤灰的动强度及孔压发展规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1期
8 栗润德;张鸿儒;白晓红;梁仁旺;闫凤翔;;不同含水量下原状黄土动强度和震陷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9 孙建飞;;土动力学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9期
10 李宁,陈文玲,张平;动荷作用下非贯通裂隙介质的强度性质[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晋;白晓红;曾国红;;加筋土动弹性模量的动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谢尚平;李前国;方根显;;PS测井在工程场地评价中的应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王林;;高应变率对岩石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黄元清;石怀理;;爆区非均质岩体动力特性的测试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5 郭文;王汝恒;贾彬;;砂卵石土液化特性的试验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6 周楚良;李新元;;声波技术在岩石力学特性及工程岩体稳定研究中的应用[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7 叶晓明;吴德伦;;应变率相关本构理论在声测中的应用[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秦莞臻;王开林;;基于粘弹性模型的土层动、静力参数关系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9 王虎栓;;关于修正的均方根加速度性质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10 段伟锋;陈长河;贾海波;殷修攀;;杨房沟水电站旦波崩坡积体稳定性及处理方案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少华邋通讯员 梁俊霞;中铝渑池矿复土造田富乡亲[N];中国企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正;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结构动力响应及路基动强度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姬美秀;压电陶瓷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及饱和海洋软土动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金丹;主应力方向旋转变化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柯;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层的振动响应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谷川;基于变围压应力路径的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非饱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绍鹏;土体动弹性模量与动剪切模量关系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伟;原状膨胀土非饱和强度特征与动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4 张卫平;纵向增强体复合土体动力特性及其参数的试验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晓辉;黄土的动变形特性及土层的地震动反应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徐富强;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流态化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丁浩;地震波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汪清静;不等向固结条件下砂土动力特性及强度归一化表征[D];浙江大学;2012年
9 郭红星;沈阳地铁二号线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赵宇;不同动应力路径下粉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35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3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