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
本文关键词: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形态 布局形态 结构形态 肌理形态 研究综述 中国
【摘要】:根据2003-2013年间在国内主要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献,对近10年间的城市形态相关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进展进行评述。文章在辨析城市"布局形态"、"结构形态"、"肌理形态"三大概念的基础上,将现有研究成果按城市形态影响要素分解、新技术方法应用、时间—空间维度探讨、可持续城市形态、城市形态规划、管理和控制,以及分城市、地区案例研究六大主线进行归纳,并评析现有成果的研究视角、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比较中西方城市形态研究轨迹,国内研究习惯于通过实证主义的因果演绎和经验主义的案例归纳来理解现有城市的形态发展历程,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城市形态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而西方研究则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可操作性和实现方式,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和规划应对。本文提出未来城市形态研究应更关注微观层面的肌理形态分析,应从更加温和、建设性的"时间—空间演化"视角探讨城市形态演进规律,为包容性、共生性的"可持续形态"演变发展构建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布局形态 结构形态 肌理形态 研究综述 中国
【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0161120047) 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项目(2012-075)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1引言“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内生要素的外在空间体现,是城市内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在城市居民点、城市平面形式、内部组织、建筑和建筑群体布局上的反映。“城市形态”是空间在时间中的结晶,形态是城市聚落演变中最为持续的遗存。悠长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史中,最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申;李霖;王红;高玉荣;彭晓艳;;一种城市形态中的空间可视分析方法——以武汉中南地区为例[J];测绘学报;2006年04期
2 陈彦光;罗静;;城市形态的分维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3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4 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5 段进;城市形态研究与空间战略规划[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6 陈峰;刘金玲;施仲衡;;轨道交通构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2006年06期
7 王贤;;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形态的互动关系研究——对无锡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7年07期
8 闫水玉;王正;赵珂;;重庆云阳县城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规划[J];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9 龙瀛;沈振江;毛其智;胡卓伟;;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方法、开发及应用[J];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10 王建国;阳建强;杨俊宴;;总体城市设计的途径与方法——无锡案例的探索[J];城市规划;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云尧;;武汉城市空间拓展浅析[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2 王桂芹;;湘潭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3 崔云兰;薛锋;;国内外城市视觉景观规划研究综述[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4 徐芬明;朱玉碧;郑财贵;;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5 欧阳勇锋,张延龙,蒋颖;关于城市形态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6 董杰;杨春德;张保华;叶方;;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陈哲;张小林;;南京市旧城改造中的土地利用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9 陈志;胡勇;刘成武;;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杨成汉;张奕先;段渊古;;城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北苑路街道整治改造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国正;;古城形态及其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与综合性特征——永州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郭瑛琦;齐清文;姜莉莉;张岸;任建顺;王晓山;;城市形态信息图谱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茜;;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研究——以山东省31个县级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姚康;杨永春;;基于企业视角的兰州市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史宜;杨俊宴;;城市中心区空间区位选择的空间句法研究——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官卫华;何流;杨纯顺;;转型与重构:城市结构调整与功能跃迁——南京主城功能提升的空间规划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明华;邵健容;曹慧泉;;人的城市,人化的自然——从一次实践谈对小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苏文松;周文生;;基于GIS的城市形态总体设计——以大庆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范宇萃;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的城市交通模式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常成;蒙阴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锁;合肥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效益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徐业志;宁宜城际铁路建设对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青,唐荣南,吴钰,方长怀,陈震云,,黄海保,陈勤华;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2 段瑞兰,郑新奇;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关系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5期
3 董剑云;;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儒俗理念[J];沧桑;2005年06期
4 阎亚宁;中国地方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思维[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5 李江;武汉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演变规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6 霍耀中,谷凯;市镇规划分析:概念、方法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7 栗德祥;邹涛;;“生态城市”的分类与经验推广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8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9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10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润青;;嘉兴城市中心区位与集成度分布的相关性[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王静文;毛其智;杨东峰;;城市规划的能源影响探讨——规划视角中的城市交通能耗模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金岩;城市街廓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雷;城市步行系统空间形态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陈超;平遥古城保护规划中传统文化习俗延续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孙震;中国近代里式住宅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马蓉;平遥古城商业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松龄,陈蔚镇;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文化魅力的探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2 王俊贤;研究城市形态,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研讨会在合肥召开[J];安徽建筑;2002年04期
3 张骁鸣;形态·结构·空间结构——由《集聚与扩散》引发的思考[J];规划师;2003年05期
4 陈建华;;广州山水城市形态演进特征的阐释[J];南方建筑;2003年04期
5 郑卫,杨建军;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与梁江、孙晖两位先生商榷[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6 梁江;孙晖;;中国封建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及模式分析[J];华中建筑;2006年02期
7 李慧芳;孙津;;城乡统筹中新型城市形态创制的要素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8 廖炳英;丘承斌;;山地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形态关系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5期
9 郑翔;;广州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形态的影响[J];广东科技;2010年04期
10 刘晓芳;;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福州城市形态发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富政;;创建中国汶川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城市形态[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2 陈燕;汝军红;;沈阳近代城市形态及其形成机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3 苏文松;周文生;;基于GIS的城市形态总体设计——以大庆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段进;;城市形态研究与空间战略规划[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庆洲;;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6 吕斌;;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绩效与低碳城市形成的规划路径[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文辉;郭娇琼;;城市建筑的设计控制历时特征分析——以近现代英、美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江北;;城市形态的价值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梁江;孙晖;;城市中心区的街廓初划尺度的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周国华;杨立国;;铁路枢纽城市形态的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以怀化市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城市规划献精品[N];天津日报;2010年
2 刘羽倩;标准的标准?[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见习记者 叶慧珏;更美的城市:从“低碳”到“后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杨振华 杨文;北京未来城市形态将走向何方[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5 周瑾亮 芮曼菁;全新的城市形态[N];常州日报;2010年
6 赵龙;优化城市形态 推进产业发展[N];大庆日报;2008年
7 记者 星子;青海电信启动“无线青海·智慧城市”建设[N];青海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康;组团发展全面拉开城市建设框架[N];珠海特区报;2010年
9 赵关良;城市形态要合理 城市规模须控制[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睿 王眉灵 实习记者 华露艳;多跑几趟不算啥 只要村民满意[N];成都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朱蓉;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D];东南大学;2005年
4 李旭;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毛海哠;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李亮;分形梳理[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7 黄媛;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的气候适应性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姜东成;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应申;空间可视分析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陕北地区小城镇滨水区空间形态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蔡峰;城市地图下的城市[D];同济大学;2008年
3 李立;大遗址对西安城市形态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姜旭;长春火车站站北轴心地区城市形态塑造[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静;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功能性及其对城市影响的评估[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纪武;现代山地都市人居环境建设——重庆—香港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何林泰;结合自然山水形势的城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中印;东汉—北魏时期洛阳城市形态与内部空间结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庄检平;南昌市城市形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贤房;南昌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4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4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