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高层混合结构 轻钢墙体 混凝土结构 周期 时程分析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于轻钢结构体系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轻钢结构在国内的应用却较为有限,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轻钢结构通常只应用于低层结构。针对轻钢结构在国内发展的现状,本课题组提出了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该结构体系是将轻钢结构与高层混凝土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本文针对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混合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状态以及混合结构的经济性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周期折减系数进行理论推导,得到了轻钢结构对混凝土主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计算公式。针对不同房屋高度,不同轻钢墙体与混凝土主结构的侧向刚度比的模型,对比了公式计算值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区别,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与软件模拟值相一致,证明采用公式法计算周期折减系数是可行的。(2)对混合结构模型和混凝土主结构模型在6度区、7度区进行了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时程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轻钢结构对混凝土主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具有减小的作用,特别是结构的上部楼层,层间位移角减小的大小与轻钢结构次结构和混凝土主结构的楼层刚度比相关;在水平地震作用时,轻钢墙体承担了部分剪力,石膏板组成的轻钢墙体承担的楼层剪力比例大约在6%-10%,OSB板组成的轻钢墙体承担的楼层剪力比例大约为15%-20%。轻钢墙体在罕遇地震时承担的楼层剪力比例略大于多遇地震时承担的楼层剪力比例。(3)6度区罕遇地震作用时混凝土主结构与混合结构模型进入非线性程度不高,结构只是发生轻微破坏。7度区(0.15g)罕遇地震作用时,混凝土主结构与混合结构均进入了很高的弹塑性状态,但是轻钢次结构对混凝土主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以OSB板组成的轻钢墙体可以实现混凝土主结构由“大震不倒”变为“可修”的性能状态。罕遇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轻钢墙体只有当混凝土主结构发生较大变形时才会进入非线性状态。(4)轻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相比于传统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和钢材的用量更少,特别是在高烈度地区,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混合结构 轻钢墙体 混凝土结构 周期 时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73.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3
- 1 绪论13-19
- 1.1 引言13
- 1.2 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介绍13-14
- 1.3 轻钢结构研究状况14-16
- 1.4 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研究现状16-17
- 1.5 本文研究背景和内容17-19
- 1.5.1 研究背景17
- 1.5.2 研究内容17-19
- 2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19-39
- 2.1 模型介绍19-20
- 2.2 梁和柱的模型化20-22
- 2.2.1 梁单元模型20-21
- 2.2.2 连梁的模拟21-22
- 2.2.3 柱单元模型22
- 2.3 墙体模型22-25
- 2.3.1 剪力墙模型22-24
- 2.3.2 轻钢墙体模拟24-25
- 2.4 截面纤维的划分与组装25-27
- 2.4.1 梁、柱纤维的划分与组装25-26
- 2.4.2 混凝土截面纤维划分与组装26-27
- 2.5 Perform-3D弹塑性分析材料本构27-35
- 2.5.1 材料强度取值27-28
- 2.5.2 钢筋和混凝土本构模型28-30
- 2.5.3 混凝土本构拟合30-31
- 2.5.4 PERFORM-3D滞回规则31-33
- 2.5.5 轻钢墙体本构33-35
- 2.6 模型质量信息35
- 2.7 模型阻尼信息35-37
- 2.8 结构模态分析与验证37-39
- 3 高层混合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39-49
- 3.1 引言39
- 3.2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方法39
- 3.3 周期折减公式的推导39-41
- 3.4 周期折减系数分析与验证41-48
- 3.4.1 基于本文模型的周期折减系数验证41-44
- 3.4.2 雷阳模型周期折减系数验证44-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4 六度区地震作用分析49-73
- 4.1 前言49
- 4.2 地震波的选取49-51
- 4.3 六度区(0.05g)多遇地震分析51-57
- 4.3.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51-54
- 4.3.2 结构层剪力分析54-57
- 4.4 六度区(0.05g)罕遇地震分析57-71
- 4.4.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57-62
- 4.4.2 结构层剪力分析62-64
- 4.4.3 结构主要构件工作状态64-68
- 4.4.4 结构整体状态描述68-71
- 4.5 本章小结71-73
- 5 七度区(0.15g)地震作用分析73-93
- 5.1 前言73
- 5.2 七度区(0.15g)多遇地震分析73-78
- 5.2.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73-76
- 5.2.2 结构层剪力分析76-78
- 5.3 七度区(0.15g)罕遇地震作用分析78-92
- 5.3.1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78-82
- 5.3.2 结构层剪力分析82-84
- 5.3.3 结构主要构件工作状态84-89
- 5.3.4 结构整体状态分析89-92
- 5.4 本章小结92-93
- 6 结论与展望93-99
- 6.1 混合结构经济性研究93-95
- 6.2 结论95-96
- 6.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96-99
- 致谢99-101
- 参考文献101-103
- 附录103-116
- 附录A 模型构件截面统计103-108
- 附录B 轻钢楼层荷载计算108-111
- 附录C 混合结构抗侧刚度计算111-116
- 附录C.1 混凝土主结构楼层刚度111-112
- 附录C.2 轻钢墙体抗侧刚度计算112-114
- 附录C.3 雷阳模型楼层抗侧刚度114-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宗,周志勇;我国轻钢建筑及其发展问题探讨[J];工业建筑;2000年04期
2 金琳;轻钢建筑结构及其发展方向[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张宏庆,何立新,申玉强,毕克强,武秀芳;轻钢建筑在常村矿区的推广应用[J];煤;2001年06期
4 戴立飞,吴剑国,俞铭华,李红明,曾文杰;轻钢住宅的几个构造问题探讨[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崔艳秋;增层设计中轻钢体系的选型与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8期
6 罗英,路军;轻钢建筑的防冷凝设计[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7 胡其高,杨伟军;阻碍多层轻钢轻板建筑发展的原因分析[J];钢结构;2004年01期
8 陈伯芳,武贵中 ,李必哲;我国轻钢住宅的发展[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杨斌;多层轻钢住宅发展前景与结构设计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10 胡向磊;王琳;;轻钢轻板住宅体系现状研究及实践[J];住宅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芝馨;郑艺群;郑毅;;轻钢轻板住宅形成的控制系统结构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2 赵贞欣;童乐为;;英国轻钢住宅的发展近况[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陈全;石永久;王元清;陈宏;;多层轻钢民用建筑中的结构体系分析[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必哲;王斌斌;吴杰;;轻钢住宅及在我国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黑伟伟;王燕;孙颖;;某改造商务酒店的轻钢增层结构设计[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昊;曹平周;赵文涛;;低层轻钢住宅柱选型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秀丽;陈祥勇;;多层轻钢住宅框架体系的弹塑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阎兴华;;多层轻钢框架的往复水平荷载试验[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侯永利;曹喜;郭佳民;;新型轻钢楼板的设计与经济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良;黄莹;李宏伟;;轻钢结构设计特点[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恩铭;顶部轻钢增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辉;四川宝兴县雪山村新江组震后复兴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韫鑫;轻钢屋面螺钉节点抗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彭天雪;北京地区轻钢装配式新型四合院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 韩立志;轻钢—混凝土高层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6 王维;建筑轻钢增层结构与既有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金韬;基于蒙皮效应的轻钢密立柱体系受力性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赵经睿;冲击波对轻钢厂房柱结构的影响及压力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9 韩丽芳;轻钢住宅墙板力学性能模拟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培成;轻钢增层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5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6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