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7:35

  本文关键词: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徽州传统建筑 改造利用 后评价 指标因子 权重


【摘要】:徽州传统建筑是徽州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地区文化历史的实物印证,也是研究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与艺术发展历程的宝贵依据。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徽州传统建筑遗存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利用改造,而这些改造的成果往往被忽视。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建筑的改造同样不应做完即止,不断地反思、改善、推进才能使传统建筑发展的进程螺旋型上升,对改造成果的认知和后续可能性的再改造也必须引起重视。为了对改造成果形成科学的评判,就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对建筑案例评价打分,并对改造建筑的优缺点进行分项评析对比,权衡利弊,取精弃粕,完善建筑改造过程的反馈环节,并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和帮助。本文从明晰传统建筑和评价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入手,依据相关的理论和标准,辅助实地调查的形式,遴选合宜的评价指标因子,用科学的统计软件对这些因子进行筛选处理后提取出概括度高,获取性强,涵盖度广的主成分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从这些主成分因子体现的评价指标发散扩展出的全部指标因子构成了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框架体系,为了确保各项指标因子权重值的科学性,再次引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科学的辅助运算,结合相关公式最终确定指标因子权重值,同时界定出指标因子评分标准,至此才是完成了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对徽州传统建筑改造的后评价主要运用以量化研究为中心、多元复合式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即以量化评价方法为主,包括统计软件的科学计算和评价打分的结果量化,但同时也辅以调查问卷和定性评价等其他形式方法。在构建完成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评分标准之后,本文选择徽州地区代表性的改造案例进行了实际的评价操作。对不同改造类型的黎阳徽堂壹号客栈和秀里影视村冬瓜屋分别进行评价打分之后,通过横向对比,不同类型改造的优缺点变得直观易现,对改造结果的正确认知是日后同类改造非常值得借鉴参考的。
【关键词】:徽州传统建筑 改造利用 后评价 指标因子 权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7;TU984.1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4
  • 1.1 研究背景15-17
  • 1.1.1 问题的提出15-16
  • 1.1.2 研究的目的16
  • 1.1.3 研究的意义16-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7-18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8-20
  • 1.2.3 研究思考20
  • 1.3 研究思路20-24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方法21
  • 1.3.3 思路框架21-24
  • 第二章 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基础24-29
  • 2.1 传统建筑相关概念24-25
  • 2.1.1 古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24
  • 2.1.2 历史建筑24
  • 2.1.3 传统建筑24-25
  • 2.1.4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25
  • 2.2 评价学相关理论25-27
  • 2.2.1 评价的含义25
  • 2.2.2 评价的功能25-26
  • 2.2.3 评价活动操作程序26-27
  • 2.2.4 后评价的分类27
  • 2.3 传统建筑改造利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构建29-46
  • 3.1 研究对象的确定29
  • 3.2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29-30
  • 3.3 评价因子的遴选30-41
  • 3.3.1 评价因子遴选遵循的原则30-31
  • 3.3.2 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基本构成31-33
  • 3.3.3 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33-41
  •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1-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评分方法46-53
  • 4.1 评分标准确定46-48
  • 4.2 评价体系建立48-51
  • 4.3 评价综合得分结果的统计分析51-52
  • 4.3.1 得分的计算方法51
  • 4.3.2 评价结果的划分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应用实例53-90
  • 5.1 案例一黎阳徽堂壹号客栈53-62
  • 5.2 案例二秀里影视村冬瓜屋62-74
  • 5.3 案例比较分析74-88
  • 5.3.1 对评价结果的综合统计74-76
  • 5.3.2 对评价结果的分析76-88
  • 5.4 本章小结88-90
  • 第六章 总结90-92
  • 6.1 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研究的结论90-91
  • 6.2 论文的创新点91
  • 6.3 论文不足之处91-92
  • 参考文献92-94
  • 附录 1: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调研问卷94-95
  • 附录 2: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影响因子调查问卷95-97
  • 附录 3: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因子权重调研问卷97-99
  • 附录 4: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打分表99-101
  • 附录 5:徽堂壹号改造利用后评价打分表样卷101-103
  • 附录 6:秀里影视村冬瓜屋改造利用后评价打分表样卷103-105
  • 致谢105-106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刚;张宏;;既有居住类建筑改造的绿色评价导控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4期

2 ;中国建研院开展《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编制[J];商品混凝土;2013年07期

3 霍玮;卢济威;;传统建筑的保护、再利用探索——上海梅龙镇建筑改造[J];南方建筑;2002年01期

4 任亚;;公共建筑改造4步曲——成都市统建办改造四川科技馆工程建设纪实[J];城市开发;2006年08期

5 文钰;狄托马;;德国建筑改造节能实例[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6年12期

6 徐家定;;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与施工[J];施工技术;2006年S2期

7 崔彤;;新与旧——重构过去中的未来[J];建筑学报;2007年06期

8 林武生;强斌;;南方既有建筑改造的绿色实践[J];世界建筑;2007年09期

9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举办“中外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专题展览[J];建筑创作;2009年06期

10 黄敏强;;现代建筑改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维;王佳明;施凯捷;郑迪;;既有建筑改造的需求及实现方法概述[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苗立;李娜;;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浅议[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华;李鹏;;无损切割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4 ;前言[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郭海滨;王丹;;碳纤维材料在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章迟;李静;;青岛路片历史痕迹的嫁接与传承[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翟相哲;我市加大景观整治力度积极迎评[N];邯郸日报;2010年

2 吕佳琪;日本适老化建筑改造关注细节[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边洪雷 朱晓媛 本报记者 张泽栋;抓规划 塑精品[N];廊坊日报;2009年

4 记者 唐颖豪;老建筑应提倡“延年益寿”[N];房地产时报;2007年

5 安领弟;无锡运河公园:留住时代建筑的印记[N];中华建筑报;2008年

6 倪明;三年内1146村庄都有规划[N];广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徐行翔邋实习生 林科;让街景拥有和谐“表情”[N];嘉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宁;关于建筑改造之中西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晓燕;既有建筑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2 张瑶;乡村传统产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红歌;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马力元;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秦芳;试论老工业建筑的再利用[D];天津美术学院;2016年

6 王晓晨;建筑装置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策略[D];东南大学;2016年

7 张振伟;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生态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8 张琦;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建设期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D];长春工程学院;2017年

9 李晶岑;徽州传统建筑改造利用后评价体系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10 孙思乐;建构理念下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0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80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