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机理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19 11:30

  本文关键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机理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爆裂 高温 机理 模型


【摘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高温或火灾下的性能衰减与爆裂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高温爆裂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该文对国内外高温或火灾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爆裂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蒸汽压、热应力、热开裂3种热爆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提出建立一个以蒸汽压致爆机理为主,热应力和热开裂机理为辅的多因素耦合的爆裂模型来定量分析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爆裂机理.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斯图加特大学建材研究所;
【关键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爆裂 高温 机理 模型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02311001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125017) 北京市教委共建资助项目
【分类号】:TU528.31
【正文快照】: 引言现代建筑日益向超高层大跨度和超大地下空间的方向发展,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便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法国BOUYGUES公司率先研发出一种超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问世20年以来,活性粉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伟;田稳苓;孙文霞;;异形钢纤维与基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王谷丰;;混凝土结构防裂应用技术对比分析[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巫绪涛;谢思发;胡俊;;EPS混凝土的动态压缩试验[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邱小佩;杨洋;;地下混凝土构建筑物引起病害原因及治理思路的探讨[A];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海峰;宁建国;;冲击荷载下混凝土材料一维本构模型[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高志刚;许金余;白二雷;;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卫东;林瑜;朱玉强;陆中国;;抗冲刷磨蚀混凝土的耐磨损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7 钟轶峰;牛建丰;蒙云;;钢丝网增强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王彩慧;王彩霞;;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抗裂抗渗技术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黄忠;郑芸芳;;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性能研究[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道远 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浅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方面因素[N];建筑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传清;混凝土中氯盐的传输机理及钢筋锈胀模型[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万小梅;力学荷载及环境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阵地;基于无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劣化过程和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6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于湖生;黄麻纤维用于混凝土增强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安新正;腐蚀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凭;基于损伤理论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邢百朋;混凝土局部损伤与阻尼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贾路风;混凝土表面处理对表层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计海力;基于细观力学考虑孔隙及孔隙水影响的混凝土力学指标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钟海明;荷载—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陈凯明;混凝土水渗透性评价的数值方法[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阵地;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性能劣化的评价及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8 孙超;基于侵蚀损伤演化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扩散模型[D];宁波大学;2012年

9 郜旭;混凝土受压和冻融循环过程的ANSYS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陈志敏;井壁混凝土在早期荷载与负温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1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81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