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6:23
本文关键词:当代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在世界博览会一百多年的光辉发展历程中,它对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经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园林等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世博会园区的建设对现代规划设计理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世博会建设理念的不断创新,规模的不断增长,展馆建筑的设计概念不断更新,同时园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融入了更多科技与生态的新鲜元素。作为城市与建筑的设计者,研究世博会的设计手法与策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论文以文献阅读,案例分析为基础,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并回顾了世博会以及园区建设的总体发展历程,从宏观概括的视角逐渐深入到园区空间规划的专项要素的研究上。根据论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先从园区空间规划的基本要素分析切入,探讨了园区公共空间的主题与地域文化的表达、园区与城市空间衔接与融合的方式;而后分析总结了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最后文章结合以上各个章节的内容,对于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总结性的综合归纳,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对未来世博园区的空间设计以及城市空间的建设有一些积极有益的帮助。世博园区的外部公共空间作为园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将会对使用者的体验优化与整体空间品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会逐步提高,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也必将深入下去。
【关键词】:世博会 公共空间 规划布局 城市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世博会概述9
- 1.2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12
- 1.5 论文方法与结构12-15
- 第二章 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概述15-35
- 2.1 世博会发展历程与影响15-22
- 2.1.1 发展历程15-16
- 2.1.2 世博会的作用及影响16-22
- 2.2 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概念与沿革22-29
- 2.2.1 世博园区公共空间的定义及组成要素22-24
- 2.2.2 世博会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24-29
- 2.3 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的特殊性与复杂性29-35
- 2.3.1 场地空间的临时性29
- 2.3.2 世博会园区空间的实验性与先锋引导作用29-30
- 2.3.3 巨大客流的合理引导与组织30-31
- 2.3.4 园区公共空间包含的系统性、动态性与庞杂性31-32
- 2.3.5 极端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32-33
- 2.3.6 室外空间文化交流功能日益突显33-35
- 第三章 世博会园区规划的公共空间意匠35-55
- 3.1 园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内容35-44
- 3.1.1 总体布局与道路系统35-36
- 3.1.2 步行街道36-38
- 3.1.3 广场38-41
- 3.1.4 景观系统41-43
- 3.1.5 配套设施43-44
- 3.2 主题与地域性的空间表达44-48
- 3.2.1 展览主题在公共空间中的表达44-47
- 3.2.2 地域文化性在空间中的表达47-48
- 3.3 园区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48-55
- 3.3.1 利用世博会园区建设拓展城市空间的范围48-50
- 3.3.2 利用世博会园区规划改变城市原有空间特质50-51
- 3.3.3 利用既有展会空间强化城市功能51-55
- 第四章 世博会园区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55-71
- 4.1 公共空间立体化发展55-60
- 4.2 公共空间设计的生态化倾向60-64
- 4.2.1 利用尖端技术解决生态问题60-63
- 4.2.2 采用地域化的乡土主义设计手法63-64
- 4.3 高科技化的园区空间设计64-69
- 4.3.1 高科技化的景观设计65-68
- 4.3.2 高科技化的配套服务设施设计68-69
- 4.4 功能复合化的公共集散空间或综合体设计69-71
- 第五章 结语71-75
- 5.1 高效能复合化空间利用策略71-72
- 5.1.1 立体化交通体系71
- 5.1.2 新型交通工具的开发71
- 5.1.3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71-72
- 5.2 以人为本的空间体验设计策略72
- 5.2.1 物理环境舒适度的优化72
- 5.2.2 人性化的空间尺度72
- 5.3 生态优先的设计策略72-73
- 5.3.1 开发清洁新型能源72-73
- 5.3.2 生态环境材料的应用73
- 5.3.3 物品回收利用73
- 5.4 科技引领创新的设计策略73-75
- 致谢75-77
- 参考文献77-81
- 图片来源81-85
- 作者简介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嘉伟;;世博会——作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媒介[J];建筑学报;2010年05期
2 费定;熊锦云;;作为重要事件的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跨越[J];规划师;2006年07期
3 刘弘;;世界博览会与瞬间都市[J];城市建筑;2006年02期
4 蔡永洁;汉诺威-爱知县……上海——从两届世博会国家馆设计看文化展示的不同理念及思考[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5 邓刚;世界舞台演绎东方文化——世博会中国馆透析[J];时代建筑;2005年05期
6 杨熹微;总设计师谈日本爱知世博会[J];时代建筑;2005年05期
7 吴志强,干靓;世博会选址与城市空间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8 方振宁;误读时代的爱知世博会中国馆[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3期
9 严佳仲;世界博览会会场内部交通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Expo'58,Expo'67,Expo'70,Expo'92,Expo2000,Expo2005,Expo2010[J];重庆建筑;2004年S1期
10 陈敏红,倪琪;先进理念与高超技术的完美结合——记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J];中国园林;2004年12期
,本文编号:886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8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