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节理岩体渐进破坏数值模拟方法及等效力学参数的测定
本文关键词:断续节理岩体渐进破坏数值模拟方法及等效力学参数的测定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数值模拟 强度参数 变形模量
【摘要】: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一般不考虑工程岩体的本构关系,仅提供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岩石的力学参数及现场小尺度的试验结果也不能直接用于工程计算。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岩石及结构面的实测参数建立含随机裂隙的岩体数值模型,模拟裂隙岩体渐进破坏过程,并获取岩体等效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证实,考虑地应力及卸荷条件下,计算获得的岩体强度参数较基于工程岩体分类体系的经验值高30%~50%,各风化、卸荷区结论一致,数值模拟获得的岩体卸载变形模量与工程实测值反演获得的变形模量一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取岩体破坏模式、本构关系及相应的强度、变形参数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电大渡河大岗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数值模拟 强度参数 变形模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1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109123)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DQJJ201304)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大部分学者(90.6%)认为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在岩土工程分析中非常重要[1],且大多数(74%)认为数值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本构模型的选择及参数的测定。龚晓南[1]认为,岩土工程的本构模型及参数测定是岩土工程分析的关键问题,避不开又难解决,需积累大量的工程经验,才能由定性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波;罗平平;;钻孔压水试验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工程;2010年01期
2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3 杨立中,黄涛;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4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陈兴周,李建林,柴军瑞,王如宾;考虑应力状态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简述[J];地下水;2005年05期
6 陶振宇;唐方福;;岩体水力模型的比较研究[J];工程勘察;1987年05期
7 贺少辉,廖国华,李中林;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袁绍国,杨万根,刘占魁;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裂隙水渗流潜水面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3期
9 李新平;米健;张成良;王艳丽;;三维应力作用下岩体单个裂隙的渗流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10 方涛;柴军瑞;徐文彬;;裂隙岩体渗流水-岩耦合数值分析[J];矿业快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晓楠;张国新;;裂隙岩体宏观力学特性数值实验的流形元法[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凡;;两条雁行预制裂隙贯通机制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先珊;朱德武;;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7 宋彦琦;张文琴;高艳妮;;陷落柱围岩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卓家寿;曾三平;陆晓敏;;裂隙岩体渗流场与位移场的耦合作用分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9 平扬;郑少河;白世伟;;考虑渗透压力的裂隙岩体断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才华;陈从新;付少兰;;法向应力和剪应力联合作用下裂隙岩石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余丽;卸荷裂隙岩体变分问题及内时理论的研究应用[D];南昌大学;2013年
4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5 张占荣;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红江;裂隙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理论、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郑春梅;基于DDA的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杨海清;裂隙岩体动态损伤局部化机理的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汪雷;贯穿裂隙岩体峰后变形破坏特性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曹阿静;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数值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6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王忠亮;烟台万华地下水封(液化气)洞库裂隙岩体渗透场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8 刘晓非;裂隙岩体块体化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盛芳;裂隙岩体的粘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马峰;黄岛地下水封洞库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7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8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