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圆环约束收缩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圆环约束收缩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密实混凝土 约束收缩 圆环试验 干燥收缩 自生收缩 开裂 收缩应力
【摘要】:进行了密封与沿环外侧面干燥两种条件下的自密实混凝土圆环约束收缩试验,分别研究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在自生收缩单独作用下,以及在干燥与自生收缩共同作用下钢环应变随混凝土龄期的发展规律及开裂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配合比参数包括粉煤灰掺量、粉煤灰和矿渣复掺掺量、水胶比。揭示了配合比参数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对钢环应变和开裂龄期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以"标准化"的钢环应变曲线作为开裂趋势曲线,以开裂系数为0.95时的龄期为"名义开裂龄期"作为圆环试验中混凝土开裂指标的建议。研究结果还表明,同一配合比参数对干燥约束收缩与自生约束收缩的作用有可能一致,也有可能完全相反,因此有必要对两种收缩分别研究;该文提出的"开裂趋势曲线"和"名义开裂龄期"能综合混凝土开裂中"作用"和"抗力"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对混凝土的开裂性能进行动态、定量、综合的评价。
【作者单位】: 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福建省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约束收缩 圆环试验 干燥收缩 自生收缩 开裂 收缩应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2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01172)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为了获得良好的流动性、穿越性和抗离析能力,自密实混凝土(SCC)配合比与普通混凝土(NC)相比,胶结料用量更大、水胶比更低并使用较大掺量的掺和料,可能导致较大的收缩开裂风险[1]。研究表明,自密实混凝土的收缩高于普通混凝土[2 3]。Rozière E等[4]通过自由收缩试验和圆环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有志;张国新;朱岳明;;基于细观损伤模型的混凝土湿度及干缩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7期
2 巨玉文;李克非;韩建国;;混凝土早龄拉伸徐变的试验与理论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3 高原;张君;罗孙一鸣;;基于水泥水化度的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发展预测[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4 郑建岚;王国杰;王辉明;;自密实混凝土自生约束收缩开裂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玉文;李克非;韩建国;;考虑拉伸与压缩不同徐变特征的混凝土连续墙早龄内应力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2 王国杰;郑建岚;;较长龄期下自密实混凝土自生约束收缩开裂性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马宝玉;兑关锁;阳生有;;基于多项材料细观力学的混凝土干缩量预估[J];工程力学;2014年12期
4 唐世斌;唐春安;林皋;;混凝土温湿耦合效应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2期
5 周秋景;张国新;杨波;;高坝混凝土裂缝问题研究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1期
6 王国杰;;圆环约束收缩试验误差判别及消除方法[J];混凝土;2014年03期
7 张丽辉;郭丽萍;孙伟;谌正凯;;生态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4年08期
8 唐世斌;唐春安;梁正召;;裂纹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湿度扩散性能影响的研究[J];水利学报;2011年07期
9 程威;李睿峰;祝福;马超;;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综述[J];四川建材;2012年06期
10 刘有志;张国新;;混凝土干缩开裂机理宏、细观力学分析研究进展[J];水力发电;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耀;王元丰;韩冰;;混凝土含水率对梁动力性能影响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董琪;韦灼彬;李仲欣;;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世斌;混凝土温湿型裂缝开裂过程细观数值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焱;特长公路隧道排烟道顶隔板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彭全敏;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鹏刚;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损伤失效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鹏;人工模拟和自然氯盐环境下混凝土氯盐侵蚀相似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浩;桥梁承载力时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冯利锋;混凝土收缩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倩;蒸压粉煤灰砖墙体开裂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祥;超高层钢骨砼结构收缩徐变及施工找平方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成丹;水泥—石灰石粉复合胶凝材料早期开裂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闫帅;井壁接茬钢板—膨胀混凝土粘结面的渗透机理与抗渗性能[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升平,蒋俊玲,李四年;混凝土拉伸损伤演变的细观力学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2 郑建岚;罗素蓉;王雪芳;;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S2期
3 李春秋;李克非;陈肇元;;混凝土中水分传输的边界条件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8期
4 高原;张君;侯东伟;;早龄期混凝土湿度应力计算与开裂风险评估[J];工程力学;2012年02期
5 张君;刘骞;;基于三点弯曲实验的混凝土抗拉软化关系的求解方法[J];硅酸盐学报;2007年03期
6 刘运华;谢友均;龙广成;;自密实混凝土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07年05期
7 沈洋,O.M.Jensen;低相对湿度气相中水泥熟料单矿物的水化[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8 罗素蓉;郑建岚;;自密实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3期
9 高原;张君;韩宇栋;;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断裂参数衰减规律[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4期
10 高原;张君;孙伟;;密封养护混凝土内部湿度与收缩的一体化试验与模拟[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有志;水工混凝土温控和湿控防裂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洁;余志武;;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齐永顺;杨玉红;;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混凝土;2007年01期
3 魏洁;;全国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召开[J];混凝土世界;2011年01期
4 桂苗苗;;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的标准概况与比较[J];材料导报;2011年03期
5 王赞芝;江林雁;梁庆昌;;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在印度尼西亚的应用[J];混凝土;2011年06期
6 陈晚香;;自密实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2年06期
7 李志峰;;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3期
8 龙武剑;王卫仑;冼向平;陈顺;范永法;;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2014年01期
9 况成明,黄晓剑,王广建;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工艺[J];西部探矿工程;2000年S1期
10 刘数华,方坤河,曾力,王晓燕;高掺量粉煤灰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试验研究[J];粉煤灰;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廷树;;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黄炳周;;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发展对策[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叶燕华;李雪红;缪汉良;陈丽华;;骨胶比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春亮;何世钦;;自密实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吴小强;刘中心;陈兵;顾晴霞;;自密实混凝土在武汉火车站三跨连续梁中的研究和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6 宗兰;曾丽娟;王元纲;何振兴;;干拌自密实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雷登宪;胡建立;雷宏;;自密实混凝土在厂房蜗壳施工中的应用[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王少江;胡长清;;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建军;卢芳云;王志兵;;冲击载荷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志超;罗素蓉;;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纯红;自密实混凝土无须振捣夯实发展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潘效淑;混凝土创新新技术:自密实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通讯员 沈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满足奥运工程需求[N];建筑时报;2006年
4 刘曙甲 刘志伟;自密实混凝土防水性能比普通水泥高4倍[N];科技日报;2006年
5 北京城建道桥银龙混凝土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常峰;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程超 许汉平;中建商砼公司 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记者 兰建国;中冶建工3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徐艳红 李之政;科技创新 构筑精品[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李长吉 郭江武;新技术破解施工扰民难题[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朱宝君邋卢远兴 本报记者 陈晓光;黑龙江首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大获成功[N];中国交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小洁;自密实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刘思国;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剪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龚灵力;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时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黄绵松;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兴;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研究及梁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严琳;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胡众;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陈春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董鹏程;自密实混凝土优化配制及磨细固硫渣对其性能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邵巧希;空圆柱仪法测定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D];南华大学;2010年
7 谭劲旅;预应力自密实混凝土梁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8 潘书亮;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及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熊恩;不同骨料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测试和数值分析[D];南华大学;2011年
10 王国杰;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与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89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8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