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中等城市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漯河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我国中部中等城市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漯河市为例
【摘要】:以河南省漯河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3937份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GIS和多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漯河市居民的平均职住距离为5.9km,通勤距离在5.9km以上的样本比例高达47.32%,职住分离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从居住地的角度可以发现,居民的职住分离现象在交通小区的尺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区的职住分离情况明显好于郊区,就业主导型小区明显好于居住主导型小区;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收入、家庭人口数等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居住地的交通小区类型都是产生职住分离的影响因素,其中小区类型是非常显著的影响因子,居住主导型小区职住分离程度最大,就业主导型小区职住分离程度最小。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职住分离 空间差异性 交通小区 漯河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127)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0引言就业和居住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日常活动,对职住关系的研究和探索是全面了解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由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1]、福利住房制度的解体[2,3]、城市居住空间的郊区化[4]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职住分离现象在各个城市出现。因此,职住分离问题日益成为城市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2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3 焦华富;胡静;;芜湖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匹配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4 柴彦威;张艳;刘志林;;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5 张艳;柴彦威;;基于居住区比较的北京城市通勤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6 顾翠红;魏清泉;;上海市职住分离情况定量分析[J];规划师;2008年06期
7 肖琛;陈雯;袁丰;李平星;;2000~2010年无锡市职住空间关系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8 何舟;宋杰洁;孙斌栋;;城市通勤时耗的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的研究与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励雅;邵春福;李霞;;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杜霞;;城市商业结构的郊区化、社区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4 姚士谋;刘登娥;武清华;;中国城市用地集约化的路径选择[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5期
5 江雯婧;原卉;;北京市女性居民通勤特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6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许晓霞;柴彦威;颜亚宁;;郊区巨型社区的活动空间——基于北京市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8 王德起;许菲菲;;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居民通勤状况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9 楚静;王兴中;李开宇;;大都市郊区化下的社会空间分异、社区碎化与治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10 魏立华;闫小培;;大城市郊区化中社会空间的“非均衡破碎化”——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富花;赵珊;郭春娥;;基于职住平衡的城市新区用地构成研究——以京津合作园区用地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罗超;孙靓雯;;基于抑制机动性的低碳街区布局模式探讨[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卢有朋;;基于职住平衡的低碳城市组团空间结构模式与政策引导[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蕊芳;;北京市工作—居住地点不平衡关系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胥明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许炎;;苏州工业园区职住分离问题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9 赵虎;谢晖;;市场经济中的新市区职住平衡空间策略探讨——以南京江宁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10 路启;原涛;何枫鸣;;基于职住平衡的滨海新区客运交通模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3 张蔚;国外生态村历史演进与整体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岳晓鹏;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雷寰;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上广;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芳;市场力和行政力驱动的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D];同济大学;2006年
8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9 金准;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姜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2 张艳;柴彦威;颜亚宁;;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的特征与评价——基于北京市内7个社区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3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4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5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6 谷一桢;郑思齐;曹洋;;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周一星;对城市郊区化要因势利导[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8 周一星,冯健;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9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10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珏;高晓路;张超;;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炳奎;胡骥;;区域交通小区的双层划分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11期
2 杨波;刘海洲;;基于聚类分析的交通小区划分方法的改进[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7年01期
3 郭峤枫;;浅析交通小区划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4 谭晓雨;;土地利用与交通小区发生吸引量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2年07期
5 谭晓雨;;基于交通小区的道路交通环境负荷发生源分析[J];物流技术;2012年11期
6 马超群;王瑞;王玉萍;严宝杰;陈宽民;;基于区内出行比例的城市交通小区半径计算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李晓丹;杨晓光;陈华杰;;城市道路网络交通小区划分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5期
8 姜培;;基于出行者来源的交通发生与吸引量预测[J];科技广场;2010年03期
9 杜慎旭;;基于新城区土地规划的交通小区出行量预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年02期
10 李晓丹;储浩;杨晓光;;城市道路网络交通小区概念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章建;黄玮;马万经;姚佼;;面向协调控制的交通小区划分算法设计与实现[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亮;交通小区的理论分析和划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于慧杰;交通小区在交通规划中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云芳;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数据分析交通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芳;市区对外路网中通道的功能分析及系统配置[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刘敏;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交通需求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玉军;贵阳市道路网交叉口流量反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2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9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