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象的空间句法解读
本文关键词:环境意象的空间句法解读
【摘要】:将环境主观评价的认知意象方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系统解读了构成环境意象五要素的空间组构途径,重点从空间结构可视性而非意义的角度,对心智层面的意象要素作了可视化的表达和分析。由意象要素到句法符示的转译探索,可为研究建成环境的意象性提供更为整体和精细的途径。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环境意象 意象 五要素 空间句法
【分类号】:TU984;TU983
【正文快照】: 1研究回顾凯文·林奇(Kevin Lynch)早年进行的城市意象研究,开启了通过草图地图和访谈等方法,将心智深处对环境的记忆外化为可供描述的研究方法。此后,许多学者的研究多是在林奇研究基础上的完善和深化,[1]比较典型的有:1)对不同种族和社会阶层的城市意象研究;2)对居[2][3]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2 李雪铭;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3 朱庆,王静文,李渊;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方法探讨[J];华中建筑;2005年04期
4 汪原;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之批判[J];新建筑;2003年03期
5 徐磊青;;城市意象研究的主题、范式与反思——中国城市意象研究评述[J];新建筑;2012年01期
6 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5——认知地图法[J];中国园林;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孙金芳;论创造满足居民需求的住区景观[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吴爱国;李娜;;风景区中历史街区整治规划方法实证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文静;基于时空约束的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孔源;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宴;王建国;阳建强;费移山;;无锡总体城市设计层面的景观控制研究[J];城市规划;2009年02期
2 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3 徐放;;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J];地理科学;1983年02期
4 冯健;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5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6 李雪铭;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7 冯维波;黄光宇;;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8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调查与分析[J];规划师;2001年02期
9 徐苗;城市意象的秩序与意义[J];规划师;2003年04期
10 赵青;寇向光;;太原市城市意象研究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磊;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空间句法与皖南村落巷道空间系统研究——以安徽南屏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3年11期
2 靳东生;;关于“空间句法”一文的讨论[J];新建筑;1985年01期
3 余滢;;空间研究的新范式——评《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J];建筑与文化;2007年01期
4 劳拉·沃恩育,张婷;课程介绍[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5 项琳斐;玛尔格特城镇中心,玛尔格特,英国[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6 张婷;大象和城堡地区,伦敦,英国[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7 ;哥斯尼尔斯市城市——犯罪模式研究[J];城市建筑;2005年07期
8 Alfred Sommer;;“空间句法”在城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设计;2009年11期
9 戴晓玲;理性的城市设计新策略[J];城市建筑;2005年04期
10 项琳斐;英国国家卫生部医院病房设计,英国[J];世界建筑;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凌云;黄军林;陈健;;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商业中心演变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夏海山;吴一强;;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对地下商业布局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子张;邱国潮;杨哲;;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厦门城市形态发展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邵润青;;嘉兴城市中心区位与集成度分布的相关性[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吕耿;;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初探——以哈尔滨三马地区空间策略规划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云飞;荣丽华;刘胜宾;;基于空间句法的区位分析初探——以呼和浩特如意总部基地规划设计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静文;毛其智;;城市空间发展句法分析之探讨——以新乡城市发展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宝铮;郑伯红;;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研究——以长沙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9 李志明;郑敏;张倩;;基于空间句法的南京瞻园空间结构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张宝铮;;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研究——以长沙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上海建工集团基础公司 赵关根;纵向双向沟通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绩效[N];建筑时报;2007年
2 记者 李剑英;CBD东扩规划方案评审结果揭晓[N];北京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鹏;空间句法理论与传统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比解读—承德避暑山庄空间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王刚;街道的句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徐冰;基于多层级网络结构特征的规划设计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任娟;基于环境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萌;中国一般城市空间句法轴线地图绘制方法的改进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2 丘华恩;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水岸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段兴平;基于空间句法的昆明老城区空间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茸;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句法浅析及其对当代地域性重构的意义[D];清华大学;2012年
5 栗艳芳;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洛阳城市形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陈思瑜;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古城空间形态演变与动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宝铮;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市中心城区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征;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奕;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郑州城市形态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邓新义;大学校园环境意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3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89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