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结构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相邻结构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相邻结构 近场地震 增量动力分析 Maxwell阻尼器 地震易损性 性能水平
【摘要】:对连接Maxwell模型的两相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立二维模型,考虑了梁柱单元及阻尼器单元在大震作用下的非线性行为,通过相邻结构在近场及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IDA),研究了Maxwell阻尼器优化参数理论表达式在结构经历初始弹性、屈服直至倒塌全过程的适用性,并基于IDA分析的结果,对未控和控制情况下相邻结构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性能评估的角度研究了Maxwell阻尼器对相邻结构在不同地震波及不同地震动强度水平下的控制效果。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关键词】: 相邻结构 近场地震 增量动力分析 Maxwell阻尼器 地震易损性 性能水平
【基金】: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2013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3M54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203)
【分类号】:TU311.3;TU375.4
【正文快照】: 引言为了防止相邻结构之间发生碰撞,并能提高这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基于这样的目的,运用现代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采用控制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建筑物的思想就应运而生了。然而以往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往往假设相邻结构受到较弱或中等强度的地震激励,由于连接控制装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安薪,徐幼麟,吴波;粘弹性阻尼器连接的相邻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2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8年02期
3 朱宏平,梁露;两相邻结构地震动响应被动优化控制的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S1期
4 吴巧云;朱宏平;樊剑;;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峰,李奎年,石少卿;一种新型连续体减振器的理论研究及计算机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王泽华;严鹏;;汶川地震产生原因及其地震动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朱媛;;关于高校图书馆地震灾难管理体系的震后反思[J];沧桑;2010年02期
4 刘绍峰;施卫星;;相邻结构连接阻尼器的最优设计参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5期
5 郭恩;周锡元;;汶川地震盆地效应的思考与建议[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6 ;Shear wave velocity-based liquefaction evaluation in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a preliminary case study[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9年02期
7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amage behavior of RC frame members including non-seismically designed colum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9年02期
8 ;Design objectives and collapse preven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mega-earthquake[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0年02期
9 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10 倪志军;刘孝荣;温东辉;宋凤明;;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厚板的生产与应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黄胜;戴素娟;;粘滞阻尼器连接相邻结构减震优化分析[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邓志恒;向平;万云芳;李云峰;;带裙楼阻尼控制体系地震反应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周高瞻;闫维明;李素梅;;橡胶支座和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减、隔震中联合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4 孙黄胜;陈士海;;Kelvin模型阻尼器连接相邻结构减震优化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孙黄胜;韩金生;;相邻结构耗能减震优化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杜永峰;王振宇;;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高层连廊跌落仿真[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7 贾俊峰;欧进萍;;一种新型桥梁三维隔震支座设计[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吴巧云;朱宏平;;连接Kelvin模型的两相邻结构的地震动响应[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贾俊峰;桥梁三维隔震分析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建政;并联六维运动重载动态模拟器机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孙晶;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成长性[D];浙江大学;2012年
5 周建中;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熊伟;大跨度张弦桁架形态优化及竖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岳福青;地震作用下隔震高架桥梁的碰撞反应及控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刘绍峰;相邻结构连接阻尼器的减震控制优化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杨成;结构动力分析在基于性能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华;粘弹性阻尼双塔连体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马玉虎;汶川地震典型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和防倒塌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经纬;大底盘双塔连体带转换层复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涂伟荣;新型伸臂消能结构体系减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5 陆赢祺;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阻尼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张同忠;粘滞阻尼器和铅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7 雷晓春;主-从结构被动优化控制下地震响应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世顺;地震作用下多塔楼连体高层建筑动力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朱杰;粘弹性阻尼框架结构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周高瞻;三种减隔震装置在连续梁桥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季;中国结构控制研究状况[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2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基于MVFOSM有限元可靠度方法的结构整体概率抗震能力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3 吕大刚;于晓辉;潘峰;王光远;;基于改进云图法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1期
4 H.Hwang,刘晶波;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5 刘晶波;刘阳冰;闫秋实;韩强;;基于性能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及概率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散粮平房仓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J];粮食储藏;1998年01期
2 罗弘;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反应分析[J];中外建筑;2005年03期
3 丁文胜;陈振伟;;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碰撞对结构性能影响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凡;董玉芬;;地表建筑物在地震作用影响下的有限元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5 卢红霞;李刚;;多高层建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6 刘振勇;姚根圣;;考虑目标使用期的地震作用组合的分项系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7 刘跃伟;李宏男;;地震动的扭转分量与结构的扭转地震作用[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8 赵成刚,尹之潜;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的组合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7年03期
9 林皋,倪汉根,孔宪京;地震作用下土坝抗裂稳定性的判别[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10 赖明,李英民,肖明葵,洪桔;规则高层建筑地震作用及其分布的简化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成刚;尹之潜;;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地震作用与其它荷载的组合计算[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2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摇晃响应仿真分析[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戴秋云;;在地震作用下核电站结构可靠性评价[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杨成;高夕良;李力;赵世春;张光辉;李英民;;大型火车站台结构的地震作用下扭转不规则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张誉;王卫;;双向地震作用下不规则框架的扭转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6 唐凤乾;赵均;;屋顶塔上微波天线的地震作用计算[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侯杰;;地震作用下砖砌墙体倒塌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8 胡盈辉;庄茁;由小川;;大型储液罐在地震作用下的附加质量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波;欧进萍;;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累积损伤初探[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蔡新;李益;吴威;叶松;;地震作用下堤防风险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糜永红;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反应分析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史航标;地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量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剑;大型立式储罐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梅志强;地震作用下空间钢管拱桁架的弹塑性动力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良林;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评价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6 游箭峰;大跨度网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南;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碰撞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唐智荣;钢安全壳在压力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高辉;海洋深水试验池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吴映栋;地震作用下剪切型结构时程分析与可靠性[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0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