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带软岩流变力学试验与参数辨识研究
本文关键词:破碎带软岩流变力学试验与参数辨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破碎带 软岩 三轴流变试验 三维Burgers模型 Quasi-Newton优化算法
【摘要】:某大型水电工程处发育有较多的挠曲破碎构造,其岩性为完整性较差的软弱砂岩,并呈现孔隙式胶结接触,长期荷载作用下流变力学特性对坝基变形和稳定存在巨大影响。基于破碎带岩石组织结构疏松、含水率较高、物理力学性能较差等特点,首先开展流变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作用下岩石表现出显著的流变力学特性,流变曲线主要分为衰减和稳态流变两阶段;流变变形随偏应力增加呈加剧趋势;岩样破坏表现出显著的压缩和延性扩容变形以及稳态流变速率较大等特点。其次,采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Burgers流变本构关系对试验曲线进行描述,并结合Quasi-Newton优化算法对流变参数开展辨识和分析,所选模型可准确地对破碎带软岩流变特性进行描述。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电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能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破碎带 软岩 三轴流变试验 三维Burgers模型 Quasi-Newton优化算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9261)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能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PKLHD201306) 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14 2 4 67 jch) 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庆交通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CQSLBF Y14 4)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岩体在外界环境,如卸荷、冰雨水侵蚀、风化、地震和构造运动等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力学性能较差的挠曲破碎带[1-3]。作为岩石工程中常见地质现象,挠曲破碎带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对工程建设及运行期稳定安全起到控制性作用[4-5]。研究结果显示,挠曲带岩石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应发,田斌,黄文捷,邵建富;大孔隙率砂岩的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良权;王伟;;粉砂质泥岩流变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徐卫亚;杨圣奇;;节理岩石剪切流变特性试验与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4 范庆忠;李术才;高延法;;软岩三轴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5 谌文武;原鹏博;刘小伟;;分级加载条件下红层软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6 张治亮;徐卫亚;王伟;;向家坝水电站坝基挤压带岩石三轴蠕变试验及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张治亮;徐卫亚;王如宾;张玉;;含弱面砂岩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张芳枝,陈晓平,吴煌峰,黄国怡;风化泥质软岩变形特性及邓肯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9 孟国涛;徐卫亚;杨圣奇;刘金堂;晏新春;;某水电站坝基G_(23)挤压蚀变破碎带成因及工程性质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10 张玉;徐卫亚;顾锦健;王伟;;Triaxial creep tests of weak sandstone from fracture zone of high dam foundatio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志前;单向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流变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陈艳,刘宁;润扬大桥北锚变更方案的变形和应力比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学增,熊少明,刘沛;层状地层粘弹性优化反分析与混合遗传算法[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4 赵永辉;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土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5 郑永来,潘杰,韩文星;软土地铁隧道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6 邝宏柱;刘学增;;层状地层横观各向同性粘弹性优化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沈明荣;张学进;;规则齿形结构面剪切蠕变本构方程的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齐明山;徐正良;崔勤;宁佐利;;风化破碎类花岗岩三轴流变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9 尹土兵;李夕兵;周子龙;洪亮;叶洲元;;粉砂岩高温后动态力学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焦春茂;赵春风;张征;石振明;;遗传积分型本构方程的两种推演方法及比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毅;孟海利;杨年华;薛里;;爆炸加固软土地基机理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1全国爆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2 王超;赵自豪;陈世江;伍永平;;西部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FLAC数值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亓荣强;;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实践与合理支护形式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4 王志俭;殷坤龙;简文星;;万州区红层软弱夹层蠕变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于浩;李海芳;温彦锋;徐泽平;;九甸峡堆石料三轴蠕变试验初探[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国庆;冯夏庭;周辉;陈炳瑞;黄书岭;张传庆;;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长期稳定性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齐明山;徐正良;崔勤;宁佐利;;厦门海底隧道围岩流变特性及其特征曲线[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明;刘新荣;;周期循环荷载下Kelvin蠕变模型特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唐世斌;唐春安;李连崇;张永彬;;湿度扩散诱发的隧洞时效变形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正才;;注浆加固技术在极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赵闯;岩石粘弹性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发强;新义煤矿三软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魏明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云娟;类岩石材料蠕变本构试验研究及基于FLAC~(3D)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仰强;石膏蠕变特性及矿房矿柱长期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兆平;HS复合型软岩大断面硐室联合支护及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心广;济二煤矿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8 滕彦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美政;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应用于软岩峒室稳定性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徐建来;软岩巷道支护稳定性及数值动态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伟,王希良,彭苏萍,周瑞光;软岩巷道围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蒋凌志,顾家裕,郭彬程;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J];沉积学报;2004年01期
3 王维忠;尹光志;赵洪宝;李东伟;;含瓦斯煤岩三轴蠕变特性及本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朱建明,徐秉业,任天贵,高谦;基于三轴压缩试验的破裂岩损伤演化方程的建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5 杨圣奇;徐卫亚;苏承东;;大理岩三轴压缩变形破坏与能量特征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6 沈振中,徐志英;三峡大坝地基花岗岩蠕变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朱云鹤,周新民;江绍断裂带中闪长岩类的糜棱岩化作用[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年01期
8 金丰年,范华林;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王在泉;泥化夹层长期强度的灰色预测[J];金属矿山;1998年02期
10 刘晶辉,王山长,杨洪海;软弱夹层流变试验长期强度确定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军;利用钻孔雷达探测破碎带[J];河北煤炭;1986年04期
2 邓梦春;;破碎带取心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1993年05期
3 关德新;地下水从钻孔中流过引起钻孔强烈漏水的处理方法[J];探矿工程;1959年03期
4 丁丽青,,
本文编号:902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0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