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本文关键词: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应变软化 脆塑性模型 圆形隧道 数值解 摩尔-库仑屈服准则
【摘要】:应变软化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轴向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许多种类的岩土介质在工程扰动的作用下呈现应变软化的行为。在分析应变软化问题时,其应力-应变关系式中的切线刚度矩阵是非正定的,由此导致计算求解的困难。将岩体应变软化过程简化为一系列脆塑性过程,于是应变软化问题的求解归结为一系列脆塑性过程的分析。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理论,提出了应变软化过程模拟方法及其相应的有限元求解过程,编制了计算程序,研究了应变软化本构模型中不同强度弱化速率对圆形洞室围岩塑形区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应变软化模型对应的隧道径向变形沿洞轴方向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有监测数据得到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变软化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应变软化 脆塑性模型 圆形隧道 数值解 摩尔-库仑屈服准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179185,No.41130742)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岩土工程中,工程岩土体大多呈现应变软化现象,室内单轴(或三轴)力学试验和现场大尺寸压缩(或剪切)试验很好地佐证了岩土介质的这种力学特性。为了较为准确地分析工程岩土体的变形与受力情况,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应变软化行为的发生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建华,黄宝德,汤雷;岩石类材料峰后本构关系研究进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2 朱以文;徐晗;蔡元奇;朱方敏;;边坡稳定的剪切带计算[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3 李锡夔,S.Cescoto;梯度塑性的有限元分析及应变局部化模拟[J];力学学报;1996年05期
4 杨璐;朱浮声;沈新普;;弹塑性损伤模型在应变局部化分析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06年02期
5 沈新普,岑章志,徐秉业;弹脆塑性软化本构理论的特点及其数值计算[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6 赵启林,牛海清,卓家寿;应变软化材料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进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7 赵吉东,周维垣,刘元高,杨若琼;岩石类材料应变梯度损伤模型研究及应用[J];水利学报;2002年07期
8 周辉,谭云亮,冯夏庭,王泳嘉;岩体破坏演化的物理细胞自动机(PCA)(Ⅱ)——模拟例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9 王学滨,潘一山;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岩样单轴压缩扩容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10 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Weibull分布的岩石损伤软化模型及其修正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Size effect on the static behavior of electrostatically actuated microbeam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1年03期
3 ;Nonlinearity analysis of piezoelectric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based on couple stress theory[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1期
4 刘庭金,朱合华,唐春安;围岩卸载损伤演化及应力场调整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5 袁海利,芮勇勤,袁臻,黄晓燕,李永斌,王玉标;岩溶地下洞河诱发路基空间失稳机理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6 杨林德;刘齐建;;土-结构物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成学;杨林德;曹文贵;;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8 段艳燕;宋宏伟;;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王刚;蒋宇静;李术才;;地下洞室围岩裂隙开裂判断方法及其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志镇;高峰;徐小丽;;花岗岩单轴压缩的声发射特征及热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四清;泮晓华;;地壳岩石剪切失稳的应力与应变准则[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张洪武;;渗流作用下饱和多孔材料应变局部化有限元分析研究工作的现状与若干进展[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洪武;;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薛云亮;林峰;李庶林;;岩石不同围压压缩试验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永杰;曹文贵;赵明华;赵衡;;考虑体积变化的饱和土固结排水统计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薛云亮;李庶林;林峰;徐宏斌;;类岩石材料声发射参数与应力-应变耦合本构关系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孙强;秦四清;杨继红;李曼;;应变软化介质本构方程的参数求解[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鹏志;冯夏庭;周辉;;脆塑性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秦鑫;余自若;安明U,
本文编号:906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0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