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支座侧向刚度对浅拱面内稳定影响的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1:47

  本文关键词:支座侧向刚度对浅拱面内稳定影响的数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轻钢屋架 桁架浅拱 屈曲 几何非线性 抗侧刚度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中部分浅拱的下部支承柱提供的水平抗侧刚度不足的问题,结合已有拱的稳定性的研究理论,研究了水平支座侧向刚度对实腹式浅拱与桁架浅拱的影响,通过对实际检测工作中典型桁架拱的主要几何参数和下部支承形式的统计分析;确立了典型的实腹式浅拱和桁架浅拱屈曲分析的数值模型;首先,研究了侧向刚度对实腹式浅拱屈曲荷载的影响规律。然后,在弹簧支座浅拱屈曲荷载理论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支座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拱的拉杆与下部支承柱的联合抗推刚度;最后,运用截面惯性矩等效原理,将桁架浅拱等效为实腹式浅拱研究桁架浅拱的屈曲性能,并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了水平支座侧向刚度对轻钢屋架中常见桁架拱的屈曲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研究表明,实际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桁架浅拱,其下部钢管柱或桁架柱的水平抗侧刚度无法满足传统的完全刚性假设。下部支承柱的水平抗侧刚度对实腹式浅拱的屈曲荷载大小与屈曲形式有较大影响。拉杆拱的拉杆与下部支承柱所提供的抗侧刚度二者互补;浅拱范围内,抛物线拱与圆弧拱差异很小。水平抗侧刚度对空间桁架浅拱屈曲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对实腹式浅拱的影响规律相似,也因剪切效应等的不同而有差异。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详细研究拱的抗推刚度从无穷大到极小,结构由铰接拱变为曲梁的整个变化过程,详细地研究了大范围变化支座侧向刚度拱的屈曲性能变化;针对工程中浅拱普遍设置拉杆的情况,分析拉杆与下部支承柱的联合抗推刚度,更加贴近实际工程结构;运用截面惯性矩等效原理,在实腹式浅拱的基础上,研究水平弹簧支座对空间桁架浅拱屈曲的影响。
【关键词】:轻钢屋架 桁架浅拱 屈曲 几何非线性 抗侧刚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9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2
  • 主要符号12-14
  • 1 绪论14-28
  • 1.1 钢拱屋架在我国的发展14
  • 1.2 钢拱屋架的分类14-15
  • 1.3 本文研究的桁架浅拱屋架15-21
  • 1.3.1 轻型桁架浅拱屋架的研究背景15-16
  • 1.3.2 轻型桁架浅拱屋架的特点16-21
  • 1.4 拱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21-25
  • 1.4.1 拱的平面内线弹性稳定21-22
  • 1.4.2 拱的面内非线性稳定22
  • 1.4.3 桁架拱屋架面内稳定22-24
  • 1.4.4 弹性支承拱屈曲的研究现状24-25
  •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25-28
  •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25
  • 1.5.2 本文的研究目的25
  • 1.5.3 本文的研究方法25-28
  • 2 支座侧向刚度对实腹式浅拱的屈曲影响分析28-42
  • 2.1 概述28
  • 2.2 实腹式浅拱失稳类型28-34
  • 2.2.1 结构的失稳类型28-31
  • 2.2.2 浅拱的平面内失稳类型31-32
  • 2.2.3 本文研究轻型桁架浅拱屈曲类型32-34
  • 2.3 弹簧支座浅拱屈曲分析34-40
  • 2.3.1 竖向平衡微分方程34-37
  • 2.3.2 非线性平衡方程37
  • 2.3.3 反对称屈曲分析37-38
  • 2.3.4 对称屈曲分析38-40
  • 2.4 小结40-42
  • 3 支座侧向刚度对实腹式浅拱屈曲荷载影响数值分析42-54
  • 3.1 概述42
  • 3.2 水平弹簧支座实腹式浅拱屈曲数值分析建模42-45
  • 3.2.1 计算方法选取42-43
  • 3.2.2 单元选取及模型建立43-45
  • 3.3 有限元数值分析45-50
  • 3.3.1 抛物线模型数值分析45-47
  • 3.3.2 圆弧拱模型数值分析47-50
  • 3.4 计算结果分析50-51
  • 3.5 小结51-54
  • 4 支座侧向刚度联合拉杆对实腹式浅拱屈曲荷载影响分析54-66
  • 4.1 概述54
  • 4.2 拉杆与弹簧支座的等效化处理54-59
  • 4.2.1 带拉杆与弹簧支座实腹式浅拱54-56
  • 4.2.2 带弹簧支座的圆弧浅拱56-58
  • 4.2.3 位移协调求解刚度等效关系58-59
  • 4.3 联合抗推刚度关系验证59-62
  • 4.3.1 用弹簧支座与拉杆总刚度和不变的模型验证59-60
  • 4.3.2 用弹簧支座与拉杆刚度转化的模型验证60-62
  • 4.4 带拉杆的水平弹簧支座拱的屈曲荷载分析62-64
  • 4.4.1 抛物线浅拱与圆弧线浅拱比较62-63
  • 4.4.2 抛物线浅拱与圆弧线浅拱屈曲荷载63-64
  • 4.5 小结64-66
  • 5 侧向刚度对空间桁架浅拱屈曲荷载影响分析66-88
  • 5.1 概述66
  • 5.2 侧向刚度对空间桁架浅拱屈曲荷载影响分析66-71
  • 5.2.1 计算方法与假定66-68
  • 5.2.2 单元选取及三维建模68-70
  • 5.2.3 加载及模型求解70-71
  • 5.3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71-86
  • 5.3.1 特征值屈曲71-73
  • 5.3.2 荷载位移曲线变化规律73-78
  • 5.3.3 最大剪应力变化规律78-80
  • 5.3.4 支座位移的变化规律80-82
  • 5.3.5 等效简化实腹拱屈曲荷载分析82-86
  • 5.4 小结86-88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88-90
  • 6.1 主要结论88-89
  • 6.2 本文创新点89
  • 6.3 研究展望89-90
  • 致谢90-92
  • 参考文献92-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宇飚,黄小坤;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变化及其控制方法研究(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5期

2 廖宇飚;黄小坤;;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变化及其控制方法研究(Ⅱ)[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6期

3 季静;韩小雷;郑宜;雷磊;;高层建筑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控制准则的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5期

4 江韩;王珊珊;左江;;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8年01期

5 王兴法;任志彬;滕军;刘俊;;首层架空层转换结构的侧向刚度控制参数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1期

6 张智锋;商伟鹏;耿巍;;关于侧向刚度比在结构设计应用中的理解[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6期

7 王秀存;张海;;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规则性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8 魏琏;王森;孙仁范;;高层建筑结构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的研究[J];建筑结构;2014年06期

9 杨昕;张东岩;韩天华;;给排水建筑物侧向刚度突变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08期

10 孙艺;周永艳;;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楼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J];建筑;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小雷;季静;郑宜;雷磊;;高层建筑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控制准则的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南乡;郑毅敏;;影响结构特性的地下室有效范围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维平;蒋济同;杨和振;;考虑倾覆力矩的底框架侧向刚度计算[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4 赵爽;王明贵;储德文;;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侧向刚度试验[A];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新技术与应用论文集[C];2013年

5 魏剑侠;王彦枝;王朝霞;;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的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孔相立;范重;王义华;;组合双塔结构连接桁架的影响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荣维生;带板式转换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铁宁;特高压电塔施工塔机柔性附着结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黄江松;支座侧向刚度对浅拱面内稳定影响的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廖宇飚;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变化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李亚萍;混凝土分体柱侧向刚度的简化计算[D];长安大学;2012年

5 邵琪玲;影响高层建筑嵌固的地下室侧向刚度影响范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田孟鲁;侧向刚度比对平面不规则带梁式转换层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7 阴生帅;带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1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11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