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强震作用下损伤退化控制指数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20:09

  本文关键词:强震作用下损伤退化控制指数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框架 等效本构模型 循环本构模型 损伤退化控制指数 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摘要】:为定量表达累积损伤对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结构变形的增大作用,建立5层、10层和15层的钢框架整体结构,分别采用考虑损伤的等效本构模型和不考虑损伤的循环本构模型,选取8条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考虑损伤与否计算得到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获得损伤退化对不同层数钢框架抗震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用于损伤破坏控制的退化指数预测曲线,对考虑损伤退化的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价方法进行初探。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考虑损伤退化影响的计算变形会明显大于不考虑损伤模型的计算结果。随着楼层的增加,考虑损伤和不考虑损伤的层间位移角差异逐步减小。3种层高模型的薄弱层出现位置均为0.4~0.5倍的层高,在设计中应注意。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关键词】钢框架 等效本构模型 循环本构模型 损伤退化控制指数 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JBM07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50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8006,51178041)
【分类号】:TU391;TU352.1
【正文快照】: 引言钢框架结构整体抗震分析中,虽然目前拥有较为成熟的钢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静力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手段,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1-2]。对于多遇地震,研究表明可以利用不考虑损伤退化的传统滞回模型进行动力响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萌;石永久;王元清;;考虑累积损伤退化的钢材等效本构模型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0期

2 汪梦甫,周锡元;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抗震性能评估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潇;钱永久;段敬民;;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汪梦甫,周锡元,黄立忠;钢筋混凝土开洞剪力墙结构抗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3期

3 汪梦甫;王锐;;基于位移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4 王全凤;刘良林;沈章春;;HRB400级钢筋混凝土柱损伤的评价[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2期

5 张剑;;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5期

6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基于多尺度模型的钢框架抗震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7 周敏辉;焦柯;丘波;;惠州合生国际大酒店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年03期

8 刘星;陈麟;周云;;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性能分析[J];钢结构;2010年03期

9 邹昀;吕西林;;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J];工业建筑;2006年09期

10 雷拓;刘伯权;刘锋;;基于ABAQUS显式分析的梁单元材料模型开发应用[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虎;李云贵;吕西林;;混凝土非线性本构模型开发及工程应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汪大绥;周建龙;王建;李青;李侥婷;;建筑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进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晶波;刘祥庆;李彬;;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静力弹塑性方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晶波;李彬;刘祥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晶波;刘祥庆;李彬;;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静力弹塑性方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晶波;李彬;刘祥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慧鹏;李云贵;周新炜;;PKPM与ABAQUS结构模型数据接口开发研究及应用[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焦柯;丁锡荣;赖鸿立;;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GSEPA在大跨度场馆空间结构中的应用[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王欣;李志山;;SAUSAGE软件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常磊;李志山;;SAUSAGE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万福磊;建筑结构连续性倒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张明;竖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变形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王朝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三维线性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郭伟亮;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颖;高桩码头抗震性能计算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龚胡广;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其在高层混合结构抗震评估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6年

8 门进杰;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荫;密肋壁板结构全寿命质量控制与建造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姚大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与试验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江涛;Pushover分析方法在框剪结构中抗震性能分析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2 程新俊;框架结构的时变易损性和全寿命费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岩,林家浩,唐光武;复杂结构局部非线性地震反应精细时程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兆霞;孙正华;郭力;陈鸿天;余洋;;结构损伤一致多尺度模拟和分析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永华;张耀春;;空间钢框架精细塑性铰法高等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S1期

4 杨庆山;李波;杨娜;;梁腹板开圆孔钢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9期

5 聂建国;王宇航;;基于ABAQUS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梁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6 李国强,冯健;罕遇地震下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弹塑性位移的实用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1期

7 聂建国;陶慕轩;;采用纤维梁单元分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震反应的原理[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0期

8 汪大绥,贺军利,张凤新;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913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13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