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动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综述
本文关键词:土动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土动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的归纳总结,分析了现有岩土动本构模型的特点,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土动本构关系模型的研究对正确分析土的工程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关键词】: 动本构模型 动弹性模量 合理性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1概述中国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震灾害频频发生,地震灾害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资料表明,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砂土液化、滑坡等。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所触发的滑坡、崩塌在5万余处以上,其中对城镇、乡村带来直接危害和间接威胁的达4 000余处,大型、特大型滑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红;杨果林;方薇;;红粘土动本构关系与动模量衰减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2 谢定义,巫志辉,郭耀堂;极限平衡理论在饱和砂土动力失稳过程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1981年04期
3 熊玉春;房营光;徐国辉;;软黏土的动力损伤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4 房营光;熊玉春;;考虑剪切和压缩损伤的多面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5 陈生水,沈珠江;钢筋混凝土面板坝的地震永久变形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3期
6 庄海洋;陈国兴;朱定华;;土体动力粘塑性记忆型嵌套面本构模型及其验证[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7 徐干成,,谢定义,郑颖人;饱和砂土循环动应力应变特性的弹塑性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8 王建华,要明伦;软粘土不排水循环特性的弹塑性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3期
9 邵生俊,谢定义;砂土的物态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2年06期
10 王建荣,张振中,王峻,李兰;振动频率对原状黄土动本构关系的影响[J];西北地震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皆伟,王汝恒;土动力本构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朱亚林;孔宪京;丁克伟;邹德高;;高土石坝的抗震研究进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锟;赵春风;王建华;;软土地基桶形基础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周世良;王江;张明强;;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庄海洋;陈国兴;左熹;;水平向地震下双层岛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变形特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6 陈国兴;左熹;庄海洋;杜修力;;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7 陈国兴;白德贵;王志华;;考虑波流影响的深水群桩基础桥墩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8 庄海洋;陈国兴;王修信;;软土层厚度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9 刘雪珠;陈国兴;庄海洋;;南京片状细砂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的数值仿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10 张亚旭;王修信;庄海洋;;接触对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铭;孟凡超;孟上九,;孙锐;;液化土层上建筑物倾斜计算要点初步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庄海洋;左熹;陈国兴;;软弱地基上地铁区间隧道周围场地位移和加速度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定义;段云秦;巫志辉;郭耀堂;;饱和砂土的瞬态极限平衡与变形强度特性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4 张建民;王建华;;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刘汉龙;;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宰金珉;;NJUT在土木工程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宰金珉;;NJUT在土木工程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志波;孔秋平;;交通荷载下软土地基变形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蔡新;宋小波;明宇;杨杰;傅华;;胶凝堆石料动本构关系及动模量衰减模型[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10 彭武平;杨毅;李春霖;陈玉妍;;土动力特性研究综述[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周援衡;波浪与抛石防波堤相互作用及其砂质海床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3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4 邓龙胜;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7 丁玉琴;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乔东生;深水平台锚泊定位系统动力特性与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建峰;复合加载下软土地基桶形基础承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萍;基于非局部理论的纳米复相陶瓷材料超声磨削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会欣;黄河三角洲不同粘粒含量粉土的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志强;西昌昔格达组的动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志杰;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庆冰;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何小亮;大(同)—西(安)客运专线水泥改良黄土填料试验及路基振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崔向美;利用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动力特性并初步探讨其结构损伤[D];长安大学;2011年
8 严红;高速铁路路基粉质黏土填料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安航;加筋土路堤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谭东岳;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非饱和黄土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誉;王文一;孙方;贾彬;王汝恒;;砂卵石土动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2 金星,孔戈,丁海平;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3 高蕴昕,郑泉水,余寿文;各向同性弹性损伤的双标量描述[J];力学学报;1996年05期
4 汪闻韶;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的强度、液化和破坏问题[J];水利学报;1980年01期
5 谢定义,张建民;往返荷载下饱和砂土强度变形瞬态变化的机理[J];土木工程学报;1987年03期
6 袁晓铭,孙锐,孟上九;软弱地基土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机理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7 汤康民;;红粘土动力性质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8 崔崧,黄宝宗,张凤鹏;准脆性材料的弹塑性损伤耦合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9 杨强,陈新,周维垣;岩土材料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变形局部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1期
10 聂庆科;李佩佩;王英辉;梁书奇;田鹏程;;三轴冲击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力学性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朋;杨贵;刘汉龙;孙逸飞;;玻璃球动弹性模量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2 邱成春;张孟喜;;水平-竖向加筋饱和砂土动弹性模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3 ;横向共振法在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测试中的应用[J];港工技术通讯;1975年05期
4 向大济;;原状花岗岩风化残积粘性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5 闫治利;龙建辉;经明;刘海松;籍延青;;低震多频高烈度区黄土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特性[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6期
6 杨帅东;余湘娟;李玉起;王志强;;加筋土动弹性模量的动三轴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7 汪明元;单治钢;王亚军;狄圣杰;;应变控制下舟山岱山海相软土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8 蒋新兴;朱珍德;石崇;郝振群;;彭泽核电厂砂岩动力学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兰,王兰民,王峻;随机振动荷载与等幅荷载作用下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10 李又云;谢永利;刘保健;;路基压实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晋;白晓红;曾国红;;加筋土动弹性模量的动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罗骐先;J.H.邦格;;用纵波超声换能器测量砼表面波速及动弹性模量[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菊英;原木力学性质与应力波传播参数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4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1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