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岩石轴向直接拉伸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6 12:05

  本文关键词:岩石轴向直接拉伸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轴向对中装置 直接拉伸试验 抗拉强度 拉应力 应变曲线


【摘要】:针对目前已有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的不足,研制轴向对中装置包括黏接对中装置和拉伸对中装置,两套对中装置可分别消除岩石试件黏接过程中的偏心和拉伸过程中的偏心,保证试件处于轴心受拉的状态。使用轴向对中装置和万能试验机,采用标准岩石试件进行直接拉伸试验,测试砂岩、灰岩和花岗岩的抗拉强度、极限拉应变和拉伸弹性模量,并给出拉应力 应变曲线。直接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岩石试件的拉断破坏面大都出现在试件中部;绝大部分岩石试件为脆性拉断破坏;岩石内部的裂隙对其抗拉性能影响很大,为了能精确测试岩石的抗拉强度指标,试验前应对试件进行严格的筛选。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岩石力学 轴向对中装置 直接拉伸试验 抗拉强度 拉应力 应变曲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68,5127909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4)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目前,工程岩体中的应力状态常常很复杂,有些区域处于压应力状态,而有些区域则处于拉应力或拉剪应力状态;由于岩石类材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所以岩体的破坏常常从拉应力区或拉剪应力区开始,出现拉破坏或拉剪破坏。因而研究拉应力作用下特别是单轴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云;刘东燕;薛凯喜;;重庆红砂岩单轴直接拉伸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4期

2 张梅英;袁建新;李廷芥;尚嘉兰;孔常静;;单轴压缩过程中岩石变形破坏机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3 樊运晓;单轴压缩试验下裂纹闭合阶段岩石KAISER效应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4 代高飞,夏才初,晏成;龙滩工程岩石试件在拉伸条件下的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5 余贤斌;谢强;李心一;王青蓉;宋战平;;直接拉伸、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下岩石的声发射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6 李地元;李夕兵;LIC CHARLIE;;2种岩石直接拉压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邓华锋;李建林;朱敏;王瑞红;原先凡;罗骞;;圆盘厚径比对岩石劈裂抗拉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8 余贤斌,谢强,李心一,纳裕康,宋战平;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的循环加载实验与双模量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刘建锋;徐进;杨春和;侯正猛;;盐岩拉伸破坏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世奇;李海波;李俊如;刘博;夏祥;;有侧向压力的岩石材料动态直接拉伸试验装置[J];岩土力学;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西伟;;隧洞工程岩爆特征分析及施工方法[J];安徽建筑;2008年05期

2 石星;万玲;邓涛;唐小林;;循环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压缩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3 黄昕;张子新;徐营;;块裂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张文正;龚彦峰;刘学增;;基于实测数据的隧道衬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张孝伟;;浅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与跨度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6 斯碧峰;宋宪发;;基于流变理论的大水灰比深搅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1期

7 樊运晓;时间对大理岩凯塞效应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8 汪亦显;曹平;杨慧;赵延林;陈枫;马春德;;高陡山区深部硐室地应力测量方法与结果分析——以大红山铁矿硐室为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陈旭;许模;康小兵;魏云杰;;玄武岩柱状节理成因性状研究及其对岩体质量的影响[J];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03期

10 王青海,李晓红,顾义磊,艾吉人,唐伯明,杨君,胡世斌;地下工程中岩爆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明;王晓纯;张宏涛;;沿空掘巷下护巷窄煤柱稳定性分析[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樊秀峰;简文彬;;岩土材料疲劳损伤过程的数值跟踪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连秀艳;曹丽文;练翠侠;张靖超;;淮南新集煤矿开采1~#煤层底板抗水压能力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战平;李宁;程建铝;;高拱坝-地基相互作用中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浅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琼;肖建庄;;细微观格构模拟及在再生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艳梅;刘宝林;贾苍琴;;岩石细观力学试验方法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许锡昌;刘泉声;;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破坏类型及强度准则[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张飞燕;高应力高突区域煤巷快速掘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秦本东;煤层顶板石灰岩和砂岩高温膨胀特性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姚强岭;富水巷道顶板强度弱化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赵宝云;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9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井筒受采空区塌落影响的破坏机理及治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占武;支护参数对隧道围岩影响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超明;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龙;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曾凯波;大冶铁矿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泽;云南某露天矿东采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开伟;云南大红山铜矿深埋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吴永胜;岩石劈裂试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韩德虎;褐煤热解—变形特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庆峰,岳顺,代高飞;岩石直接拉伸试验与劈裂试验的对比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2 付小敏;典型岩石单轴压缩变形及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柳赋铮;拉伸和拉剪状态下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年03期

4 倪国荣;禹奇才;;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5 许昭永,梅世蓉,庄灿涛,李佩林;真三轴压机刚度对岩石破裂声发射的影响及与地震活动性的联系[J];地震学报;1991年02期

6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张众;于长江;;高温后混凝土在双轴拉压下的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1期

7 叶明亮,续建科,牟宏,洪海春;岩石抗拉强度试验方法的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朱腾华,杨圣奇,苏承东,张学民;大理岩抗拉强度的离散性及与厚度的关系[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9 王金星,王灵敏,杨小林;对岩石拉伸试验方法的探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庆;侯爱军;,

本文编号:923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923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